首页 理论教育 石油储备应以价值为衡量依据,确保国家供给不间断

石油储备应以价值为衡量依据,确保国家供给不间断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巨大需求的支撑下,石油储备应以价值为衡量依据而非价格。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战争、自然灾害、断供与短供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同时,起到部分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有一万多家,其中不少企业有能力、有意愿参加石油战略储备。

石油储备应以价值为衡量依据,确保国家供给不间断

从2014年6月开始,国际石油价格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持续上涨、高位震荡的行情。油价连续下跌,近期更是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低,且至今没有出现总体逆转的迹象。从整体上看,全球日均石油产量大约在9000万桶。按照2014年6月27日油价大幅下跌前的每桶115美元计算,总价值将近3.8万亿美元。如果价格维持在每桶55美元,总价值将跌至1.8万亿美元,这会为石油消费国带来2万亿美元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间。

低油价无疑降低了资源进口成本,也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成本。这对于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和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而言,总体利好。

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对外界担忧的中国经济下行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他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世界大背景,也有内在规律;GDP基数在增大,即使7%增长,年增长也要达到8000多亿美元,大于几年前10%的增量。”如此之大的GDP规模,势必需要相应的能源作为支撑。而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预期,截至2015年末,非化石能源在中国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11.4%。因此,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仍是长期而稳定的。

我在2004年8月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关于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文章。我提出:“为减少石油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抵抗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的应对能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将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当时,我还提出,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当主要思考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第二,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第三,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

第四,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时隔11年,结合当前有利背景,我仅就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提出几点思考。(www.xing528.com)

第一,价值投资导向。在中国巨大需求的支撑下,石油储备应以价值为衡量依据而非价格。2004年,油价大幅变动并自此开始持续高价位运营,当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38.27美元/桶。在此基础上考虑过去10年的复合通胀率和美元指数以及石油开采成本等因素,当下比较合理的石油市场价位应该在51.74美元/桶左右(布伦特原油)。商业“不可能总是买到低点,也不能永远卖出高点”。根据国际金融界通行的规则,基于价值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应当抓住现时低油价的机遇,逐步增加石油库存,并配以适当的套期保值以降低风险。

第二,国家、军队和企业三方参与。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采用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各方作用,实施以国家为主、军队和企业共同参与,以国内石油储备为主、国外石油储备为辅的石油储备战略。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战争自然灾害、断供与短供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同时,起到部分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而企业商业储备,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石油储备的平均库存,还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人心、缓和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况且,实行企业商业储备制度,可以减轻国家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方面的巨额财政负担。

第三,进一步对民营石油企业开放,让民营企业在石油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所谓“国富民强”“富裕在民”。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有一万多家,其中不少企业有能力、有意愿参加石油战略储备。让这些企业参与进来,中国的石油储备将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2010年5月,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首次提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的勘探、运输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借此机会,应该进一步完善“新36条”,进一步放开相关政策,使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到战略石油储备领域之中。

第四,建立系统化石油战略储备机制。这一机制应包括原油以及石油产品的买入与抛出原则、进出口渠道、参与主体、套期保值制度,甚至包括利用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储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中心“以油养油”等多方面内容,从而指导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规范且有效进行。

[1]本文于2015年2月发表于《中国经营报》,并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