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国际石油市场已不仅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市场参与者产生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对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期、期权、掉期等其他衍生品,也开始推出和流行。同时,石油市场的参与者,不再仅局限于石油开采、冶炼、贸易等相关企业。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涉足石油领域,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种金融机构的加入和参与,以及石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交易,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大量的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得以完成,石油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石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国际油价并不仅仅由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还受到远期交割、期货交易等石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其次,中国石油金融市场的缺位,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石油与金融的关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下,中国缺乏较具规模和比较完善的石油金融市场,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国际石油的定价,而只能听命于国际石油和金融机构对市场的操纵。2009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为20379万吨,折合约14亿桶。若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进口成本增加140亿美元,相当于吃掉了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一年的净利润(2009年,中国石油的净利润为1031.73亿元人民币,折合151.28亿美元)。高油价除了对石油及其相关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并对中国整体经济造成伤害。
再次,中国企业石油衍生品亏损与中国缺乏石油金融市场有关。
近年来,虽有中国航油的前车之鉴,中国仍有不少大型企业重蹈覆辙,继续在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遭受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既有企业自身交易不当、风险控制不足的内部原因,也与国内缺乏石油金融市场有关。这是因为,面对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是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石油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特别是那些需要把握油品价格涨落风险的大型央企,必须利用石油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然而,由于中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石油金融市场,以及石油衍生品工具的缺乏,国内企业只能到海外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在诸如新加坡等石油金融市场上,活跃着高盛、三井等“江湖老手”的身影。它们恰恰利用中国企业缺乏经验的弱点,设计出结构复杂的高风险、高杠杆性的石油衍生品,并不惜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中国企业兜售。(www.xing528.com)
以中国航油为例,造成中国航油巨额亏损的期权交易,就是高盛的下属企业——杰瑞(J.Aron)公司推销给中国航油交易员纪瑞德(Gerard Rigby)的。当初,在出现账面亏损时,我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其建议让人觉得,似乎只有挪盘才是唯一最佳的选择。我的律师看到那份建议后评价说:“任何管理者,看到这份建议只能选择挪盘!”而且,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我本人出差在外时提出的。中国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就不了了之了。近期,我从媒体上看到长江商学院黄明教授的这样一段话:“高盛在与中国航油(新加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远比在本土的问题严重得多。”黄明教授还说:“中国航油控告高盛欺诈与误导的那场官司,其实是可以百分之百打赢的!”
当然,日本三井在中国航油事件中所起到的不良作用,与高盛比较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中国的石油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
尽管石油金融市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的参与程度和发展程度都微乎其微。
1993年初,中国曾在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到1994年,其日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当时受到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冲击,以及石油投机交易过热等的负面影响,中国于1995年停止了石油期货交易。在此后的9年里,中国的石油期货交易处于空白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逐步恢复石油相关产品的期货交易。2004年,燃料油期货品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交易所(或中心)从事成品油现货交易,但从中国证监会2017年4月21日公布的有关资料看,目前,中国只有4家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其中,仅有上海期货交易所显示有微量燃料油和沥青两个与油有关的交易品种,任何一家期货交易所都没有进行原油交易。
即使是燃料油的重新上市交易,对中国的石油金融市场还是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中国建立并完善石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但是,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产品种类较少,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期货还未推出,期权、掉期等其他衍生品市场还未建立,市场参与程度和国际化开放程度还较低。所以,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自身的石油金融体系是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