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命题。有学者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四次中东战争和三次海湾战争,都是因为能源而引起的。学者迈克尔·T.克莱尔(Michael T.Klare)在《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Resource Wars: The New Landscape of Global Conflict,2001)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战争不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爆发,而是为了确保最宝贵并且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供应而爆发的。”
从近代全球历史演变来看,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变化,主要基于国际能源权力结构的变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世界已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以煤炭来取代木炭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以石油取代煤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造就了美国这个当今世界的霸主。里夫金认为,新能源取代石油可能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如果中国抓住新能源兴起的契机,就可能崛起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化石能源供给短缺的国家。以石油为例,近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目前已升至65.4%(2016年底数据),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1990—200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需求年均增长7.6%,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长仅为1.4%。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同比增长11.8%,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24.32亿吨标准油,超过美国22.85亿吨的消费量,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3年9月,中国单月石油进口量与美国持平甚至略高,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75%。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激增至8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近50%来自中东产油国,约30%来自非洲地区。这意味着,石油进口将途经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海上运输的咽喉要塞,因此,面临海盗袭击和军事威胁等隐患。美国当代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说:“美国具有随时切断中国油源的能力。在危机时期,美国可以随心所欲地封锁中国,这样就会完全阻断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www.xing528.com)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严重滞后。按照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石油储量要达到90天的消耗量,才有资格成为IEA成员国。而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只有30多天。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储备都超过100天。即使是新加坡这样的弹丸之国,也拥有马六甲海峡这样得天独厚的进口便利,储备也达到了90天。
面对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中国需要同时在两条路上前进。一是继续开发海外能源资源,以及国内核能、化石能源,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抓紧开发国内新能源,并加大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面对全球化石能源供应偏紧,美国加大了页岩油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开发的力度,目前油气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而化石能源供给不足的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则采取了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的举措。对于中国而言,无论采取哪一路径,都需要十分庞大的投资。但如果忽视能源领域的投资,无疑将削弱中国的能源安全基础,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带来较大的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