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淡马锡模式在中国不可行

淡马锡模式在中国不可行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淡马锡总资产是万亿级,中国国企资产是百万亿级。淡马锡某种意义上采用的是家族管理模式。最后,以中国的经济体量,仿效淡马锡更容易引起国际上的警觉。由于淡马锡的政府背景,其在海外投资中引发过不少民族主义问题。中国若套用淡马锡模式,国资、国企“走出去”必会引起更多质疑,“一带一路”倡议也可能被扣上“海外扩张”的帽子。

淡马锡模式在中国不可行

淡马锡成立于1974年,新加坡财政部拥有其100%的股权,是一家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在爪哇语中是“海市”的意思,是新加坡的古称。

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淡马锡的投资涉及45家公司,投资组合净值2660亿新加坡元(约13060.60亿元人民币),是新加坡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宰者。其持有的企业股票市值占新加坡股市的47%,营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一年期股东回报率达19.2%。

超高的回报率、以华人为主的社会等因素,使一些人相信中国国企改革引入淡马锡模式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其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和运作方式等。但是,这些真的适合中国吗?

首先,淡马锡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是淡马锡发明的,而是从欧美引进的,是现代企业普遍实行的公司治理制度。中国也早已引入,只是仍需进一步落实完善。

其次,淡马锡是依据授权对其所属公司(淡联企业)行使出资人职权的商业化主体,所谓不管人,不管资产,只管资本。中国的环境与新加坡大相径庭,中国有国资委,新加坡没有。在设有国资委的情况下,再去设立十几个资本运营公司,不是给国企增加新的“婆婆”吗?中国已经有工商局、外管局、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监管部门,是否还需要再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之前国企已经是“戴着手铐跳舞”,如果再“戴上脚镣”,那还怎么跳?

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新加坡只是个鸡犬相闻的弹丸之地,有城市、无农村,有中央、无地方。其国企的数量、体量、员工数、管理经营的复杂性等,都与中国不是一个量级。淡马锡持有40多家公司股权,中国的央企就有105家,更遑论一万多家地方国企。淡马锡总资产是万亿级,中国国企资产是百万亿级。

淡马锡某种意义上采用的是家族管理模式。李显龙是新加坡政府总理,李显龙夫人何晶是淡马锡CEO。这使新加坡的国资、国企产权所有人缺失问题并不严重。但中国显然难以借助家族管理模式解决该问题。(www.xing528.com)

最后,以中国的经济体量,仿效淡马锡更容易引起国际上的警觉。由于淡马锡的政府背景,其在海外投资中引发过不少民族主义问题。例如,2006年,泰国总理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团与淡马锡达成协议,以约合18.8亿美元将西那瓦集团49.6%的控股权出售给淡马锡。这激起泰国大规模的民族主义反弹,并引发了泰国的政治危机。

中国若套用淡马锡模式,国资、国企“走出去”必会引起更多质疑,“一带一路”倡议也可能被扣上“海外扩张”的帽子。

总之,中国国企改革并不是一个淡马锡模式就可以简单套用的。

图6-2 2006—2016年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截至2016年3月31日,10亿新加坡元)

图6-3 自1974年成立以来以新加坡元计算的股东总回报率(截至2016年3月31日)

图6-4 以新加坡元计算的滚动股东总回报率(%)(截至2016年3月31日)

资料来源:淡马锡年度报告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