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对于我把款捐给了谁,捐了多少,我不太愿意按照那位网友所评拿出来“晒”,因为没有经过受捐者的允许;而且,我也不想标榜捐款数额,这样做就违背了我捐款的初衷。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彰显什么或者争辩什么,我只想借那位网友的评论,进一步劝导行善之人:行善当随心顺情而为,切莫走入行善误区,更不要指望通过行善得到回报。
此前,中国企业家网曾刊发过我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企业家做善事需引导》。这篇文章在几个小时内收到数百条评论,在两天的时间里被二十多个知名网站转载,引发热烈讨论。评论有褒有贬,其中,我的新浪微博收到这么一条评论并被凤凰网的《微博声音》转述:“哈哈,陈九霖说得很好,很到位。那么,你都捐助到哪里了?捐助了多少?晒一晒吧!”这条评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把是否捐钱当作是否行善的标准;把捐钱数额的多少作为衡量行善大小的尺度。
我捐过款,捐过数次,还有想捐未“遂”的。在辉煌时期,我曾不止一次捐过,当然,当时属力所能及;在落魄之时,我也曾把全部著作的收入捐赠出去,修建乡村公路;在身陷囹圄时,还曾书面申请,将我在狱中微薄的劳动报酬,悉数捐给汶川地震灾区,并要求为灾区献血,但最终因为没有获得新加坡方面的批准而未能如愿。
不过,对于我把款捐给了谁,捐了多少,我不太愿意按照那位网友所评拿出来“晒”,因为没有经过受捐者的允许;而且,我也不想标榜捐款数额,这样做就违背了我捐款的初衷。事实上,除了“非典”时期捐款我领取了国家民政部颁发的证书外,至于其他捐款,我再没收过任何“证明”。(www.xing528.com)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彰显什么或者争辩什么,我只想借那位网友的评论,进一步劝导行善之人:行善当随心顺情而为,切莫走入行善误区,更不要指望通过行善得到回报。
从目前中国慈善业的现状来看,至少有三个内容值得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