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在讨论中美关系时,“修昔底德陷阱”就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国际上相当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美之间可以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例如,刚刚去世的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称赞习近平总书记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负责任和有水平,欧美大都会认同”。2015年3月,他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表示,“陷阱”并非铁律,更不必迷信,中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自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即PPP法,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已于2014年10月10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GDP达到17.6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后,在讨论中美关系时,“修昔底德陷阱”就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国际上相当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美之间可以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例如,刚刚去世的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称赞习近平总书记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负责任和有水平,欧美大都会认同”。哈佛大学负责“修昔底德陷阱”案例研究的格拉汉姆·阿里森教授也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2015年3月,他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表示,“陷阱”并非铁律,更不必迷信,中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当然,不同的声音和担忧也是存在的。可以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话题仍将被反复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俄罗斯(苏联)和日本曾经是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但都是局部和暂时的。在许多人看来,日本已成为过去时,中国是未来时。而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国拥有持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如果说中美客观上存在竞争的话,中国是全方位、持久强劲的竞争者。而今后一个时期,中美之间综合国力此消彼长的过程尚在动态演变之中,中美大国关系尚未定型。因此,这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