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

打造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5月19日,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个建设制造强国的10年行动纲领,也意味着中国开始全面部署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是基于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世界工业化趋势和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对中国的现代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打造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

2015年5月19日,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个建设制造强国的10年行动纲领,也意味着中国开始全面部署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是基于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世界工业化趋势和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对中国的现代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1年,我们就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中国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向了工业大国,但中国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国,而下一步战略应该是实施工业强国战略。

但是,这几年的经济运行表明,实施工业强国战略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我国经济的“脱实向虚”难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到经济运行工作的突出矛盾,根源是结构性失衡,其中一个结构失衡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失衡。

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实体经济规模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11年的70.5%下降到2016年的64.7%,而金融业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美国是金融帝国,在金融危机前夕其金融业占GDP的比例也只有7.6%,而中国2016年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8.4%。这几年中国发行货币M2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M2是GDP的1.74倍,2015已经到了2.03倍。虽然钱越发越多,但是却没有流到实体经济的那么多,它主要在虚拟经济里自我循环,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在上市公司里,金融板块的企业利润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利润。一个咨询公司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利润的80%是金融企业拿走了。而制造业空心化的风险确实在加大。2016年国内投资增加8.1%,而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44.1%。这样的增长从现阶段走出去的角度讲也是对的。但是制造业对外投资增长了116.7%,而我们吸引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却是-6.1%,这些数据表明制造业空心化的风险确实存在。

中国是工业大国,要推进工业强国战略,但是我们的制造业投资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接下来真正的经济现代化战略是要深化工业化进程。为什么制造业没有人投资呢?除了金融业本身很赚钱,房地产体制机制,以及实体经济成本太高等原因,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制造业该转型升级却没有实现转型升级,实体经济质量不高,资本投进去不能挣钱。资本喜欢追逐短期利润,因此都不想把钱投放到制造业来。

这要求深化工业化进程,提高制造业供给质量。这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避免城市化与实体经济脱节,不能让房地产仅成为炒作对象,要让城市化进程真正发挥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引导作用。二是要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深化工业化进程的重点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要注意尽量减少由于电子商务大发展而产生的对高质量产品的“挤出效应”以及对低成本实体经济需求的“扩张效应”。三是要处理好国际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要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相结合,在扩大开放基础上交流融合创新,推进中国实体经济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这个大背景下,2015年5月19日,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国际竞争性的战略规划文本,是着眼于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和高端产业、技术进步的路线图。该规划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重点,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通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五大工程,明确未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重点领域,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力争用10年的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制造强国建设,关键还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是修补制造业创新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达30%~40%,而我国仅有10%左右。美国构造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在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生产之间划分出制造基础研究、概念验证研究、实验室试制、原型制造、生产条件能力培育、生产效率提升六个环节。如果实验室试制、原型制造能力这两个环节缺失或者被重视不够,构造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就能填补这两个环节的缺失。

二是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协同性。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深化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原则,强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面创新主体充分互动,促进信息、人才和资金在各类组织之间有效流动,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和形式多样的创新共同体。

三是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的“生态位”,提高中小企业制造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在制造创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力,而且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在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趋势下,中小企业创新作用更为突出。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位”的位势比较低。

四是加强各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工科院校理科化”和单纯重视精英培育的教育模式,转向同时关注工程师、高技能工人和一般产业工人的通用技能提升的政策导向,重点是构建由企业、大学、技工学校和改革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从而动态地保持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创新能力。(www.xing528.com)

除了创新能力外,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还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区别,除了工业发展阶段差异外,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德国的产品质量基本上过关,中国的产品质量还没有过关,因此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

除此之外,《中国制造2025》还强调绿色制造,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现在开展了很多专项行动。国务院常务会曾专门谈到《中国制造2025》,而且提到除了智能制造以外,还要在各个地区搞智能制造的试点。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曾提出一个推进智能制造的政策建议,就是加强建设智能制造“母工厂”。智能制造“母工厂”是支撑智能制造系统优化载体,是一批能够明确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技术条件和工艺需求、具备与智能制造技术相适应的现代生产管理方法和劳动技能的“现代核心工厂”,类似于日本的“母工厂”。这些工厂不是仅仅从事生产的普通工厂,而是承担着开发试制、技术支援、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和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功能的战略单元。我们要认识到,制约我国先进装备和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的短板,在于缺乏先进生产制造工艺“在系统层面”进行应用和持续改善的平台。因此,“母工厂”建设十分重要。

另外,《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深入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提高国际化水平、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在推行过程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争议,因为是国家制定的战略规划,所以有人质疑是由国家主导而不是由市场竞争引导。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原则,无论是政府制定的“1+X”规划体系,还是十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政府发挥的都是引导作用,这些规划文本更强调的是指南意义。但是在具体执行中,我们一定要避免用很强的产业政策去推进《中国制造2025》。关于产业政策,2016年曾经有一场争议,双方观点都有些极端。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产业政策,但是产业政策并不是那么简单。产业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政策组合,应该随时随地根据国家所处的阶段,根据产业的特性,针对不同的产业需要而动态地调整和组合。竞争性政策是主导和基础,产业政策要用但不能有强选择性。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对中小企业,对创新都是有补贴的,这个没有问题,不要质疑。

【注释】

[1]本文根据长安讲坛第314期内容整理而成。

[2]黄群慧,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