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焦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技术和人才供给,推动经济发展新趋势

聚焦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技术和人才供给,推动经济发展新趋势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聚焦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技术和人才的供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新功能。通过重视科技创新,用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产业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目前,已经涌现了一批创新性城市和创新性企业。按资分配占25%,按劳分配占75%。这个比例实际上是对分配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四是吸引全球人才。尤其是把美国大学的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学过来。

聚焦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技术和人才供给,推动经济发展新趋势

城乡一体化是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新动能。发展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第二个新动能。而聚焦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技术和人才的供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新功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通过重视科技创新,用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产业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

最近十几年来,中央一再强调科技创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现在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2.1%,超过了2%,研究成果开始成批涌现。

中国国内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位,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同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地缩小。2011年美国申请国际专利是中国的6倍,2012年缩小到3.8倍,2013年缩小到2.5倍,2014年又进一步缩小到2.4倍。再有两三年的时间,中国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也有可能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不再是美国人教训中国人要重视知识产权,而是中国要求美国人注意保护中国人的知识产权。

目前,已经涌现了一批创新性城市和创新性企业。比如,深圳市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占全国的47%,在全世界申请国际专利排名排在前十位的企业中,中国就占了五家,而这五家都在深圳。华为公司2015年研发投入达到596个亿,2016年研发投入达到764亿元。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公司的研发投入,超过整个中科院的研发投入。中科院一年的财政支出包括科技经费也不过五六百亿元,这还是倾全国之力搞了几十年的中科院,现在一个公司研发投入就顶上中科院了。华为投入这么多钱集中研究通信设备技术,因此它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最前沿。我曾去华为公司见了任正非,他说,华为公司已经进入无人区了,我们现在是喝着咖啡望着星空,来思考下一步技术前进的方向。华为可以在全世界聘请最优秀的人来创新,在国外开设了25个研究所,把数学研究所设在俄罗斯,把互联网研究所设在美国,把材料研究所设在瑞典,把软件的研究所设在印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华为已经做到了。

2016年华为公司分红,创造了一个按资按劳分配的比例,即1∶3。按资分配占25%,按劳分配占75%。2015年公司发工资1200亿,加上按资分红,平均一个人的收入是90多万,比现在央企高管还要高,这样的收入水平基本跟美国高科技公司的收入水平拉平了。现在到美国请一些博士到华为来工作很容易,而且来了还愿意到非洲去,因为在非洲干一天补贴好几十美元,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几十美元就到账了。

原来资本分配比例也比较高,对一些老员工鼓励比较多,一年光分红就分了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任正非提出分配要向第一线倾斜,向创造专利、创造劳动成果的人倾斜,因此把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比例调整为3∶1。这个比例实际上是对分配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

法国《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对美国国民收入做了一个测算,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40年里,新增加的收入70%是归资本所得和智力劳动所得,而蓝领工资基本没什么增加。最近斯蒂格利茨写了一本书,他提供的数据是,2015年美国新增收入的91%被1%的人攫取了。华为公司分配模式的突破性意义在于,他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解决不了的分配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的资本榨取剩余劳动价值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按照华为公司的分配模式就可以解决了。华为17万员工中有7万人持股,所以它有非常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现在美国人就怕华为公司,总是限制华为公司去跟他们竞争。中国要培养更多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如果中国能培养出来三十个到五十个这样的公司,每个行业有一个这样的公司,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就解决了。

中国还要培养人才,办成创新型大学,使大学成为创新的基地。2016年我们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如何在深圳创办一所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带着这个任务我们去美国考察了四所大学,一个是斯坦福大学,一个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是南加州大学,一个是加州理工学院。考察以后,我觉得中国的大学比美国的大学水平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差得很远。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美国算不上最好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得过诺贝尔奖的有36个人。最好的是加州理工学院,帮助中国培养出钱学森这样的领军人才。校方介绍说,他们在理工科大学排名连续5年世界第一,按单位教授得诺贝尔奖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平均1000个教授就有一个人得诺贝尔奖。老师有创新能力,学生也在努力创新,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公司,有的甚至注册了两三个公司,公司的活跃程度不一样。每个老师也有自己的专利和自己的公司。(www.xing528.com)

在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我们访问了一个50多岁的教授,是香港人。她说自己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第一个亚裔女教授。她自己有两个公司,其中一个公司上市市值就有200多亿美元。在这个大学没有自己的公司,没有自己的专利,根本待不住。美国的大学确实是创新的基地,美国基础研究成果的70%来自大学。

我们今天享受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这么多成果,大部分来自硅谷那些大学,主要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老师、学生的创新成果。我们一定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借鉴。

美国科技创新和科技领先的经验主要有五条:一是有充分竞争的市场,企业不创新就要倒闭。二是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如曼哈顿工程带动了核电的发展,星球大战工程带动了航天航空工业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他们现在又制定了新能源和再工业化工程,正在取得成果。三是风险投资机制。从天使投资、种子基金,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到纳斯达克市场,在创新的全过程都有风险投资跟踪服务。四是吸引全球人才。五是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工业。美国的一些大的企业都得到过军事科研支持,美国国防部每年拿出3000多亿美元,用于军事科研项目。获得这些课题资助的企业,他们取得的成果除了满足军方需要以外,可以无偿转为民用,从而带动民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国要想在科技创新上赶上美国,首先要把这五条学到手,要知己知彼。尤其是把美国大学的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学过来。中国人的智力一点不差,到美国学习回来就有创新能力了。中国的教育体制一定要进行改革。

总之,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新的动能,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注释】

[1]本文根据长安讲坛第311期内容整理而成。

[2]郑新立,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