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东北地区规模经济版雁阵模式

打造东北地区规模经济版雁阵模式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国内版雁阵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的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区域平衡战略,明显改善了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营商政策环境,吸引大规模投资流向这些省份,帮助从沿海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国内版雁阵模式。从以上这些经验看,东北地区完全有机会创新一个规模经济版雁阵模式。

打造东北地区规模经济版雁阵模式

根据东亚的发展经验,在先行的制造业大国遭遇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比较优势丧失之时,通常都是通过外资流向的变化,把制造业从这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例如,这个产业转移和承接先后经历过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轨迹,被称为雁阵模式。按照这个模式,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大规模转移到其他具有潜在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国内版雁阵模式。

中国的改革开放存在时间的相继性,发展水平也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的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区域平衡战略,明显改善了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营商政策环境,吸引大规模投资流向这些省份,帮助从沿海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国内版雁阵模式。不过,正如早期沿海地区成为制造业中心既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依靠聚集效应一样,扩展版的雁阵模式也不必拘泥于是否具有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特点。事实上, 2017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90.6%和91.1%,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已经很小。因此,完全可以期待其他类型的雁阵模式出现。从理论上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可以定位为依据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另一种雁阵模式。

归根结底,随着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资源禀赋必然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能永远保持比较优势。实际上,逐步把传统比较优势潜力挖掘殆尽,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就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因此,雁阵模式终究要回归其国际版。“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应用改革开放发展共享实践所证明的有效经验,着眼于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互联互通,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正在培育这个国际版雁阵模式。从以上这些经验看,东北地区完全有机会创新一个规模经济版雁阵模式。从雁阵模式本义及变型版本的共性,可以得到以下启发。

第一,不应该过分拘泥于当前的生产要素禀赋特点,而应该把包括历史遗产在内的各种发展条件一并考虑。如果仅仅从发展水平看,中国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似乎还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然而,一方面,中国人口红利正在加快丧失,而东北的人口老龄化更是处在加快阶段;另一方面,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不是包袱,而是特殊的发展条件。显然,复制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必然不能取得期望的东北振兴结果。(www.xing528.com)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确立不应该一概而论,而是要遵循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原则。从理论逻辑和中国现状来看,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显著差异,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因而产业结构调整也必须按照相同的方向。具体对东北地区来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既不能误判误导,从装备制造业退回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制造业退回到低端服务业、建筑业或农业,更不能缘木求鱼,从农业规模经营退回到狭小农户。

第三,推进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是颠簸不破且有高度共识的道理。在发展新阶段上,经济增长的源泉归根结底要转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面。一方面,尚存的传统生产率潜力仍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予以挖掘,另一方面,新的生产率提高必须在“创造性破坏”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正是这种不破不立原则,是东北再振兴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