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更加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针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就业问题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把就业优先战略作为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作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说明时,把促进转移就业作为实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一个过硬的、管用的举措。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历程都表明,通过发育劳动力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城乡居民就业参与率,是减贫、脱贫、增收和缩小收入差距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把每个人的努力和积极参与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建成人人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小康社会的最可持续途径。
其次,把就业优先战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把解决部分群众的就业困难作为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社会政策托底手段。2016年3月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以及同年5月到黑龙江林区考察时,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和关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业职工的转岗情况,强调国家政策扶持,鼓励林区探索符合实际的产业接续转型之路。习近平同志的这一关注也同样体现在调结构、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工安置、下岗、转岗等问题上面。(www.xing528.com)
第三,围绕就业优先战略设立经济发展目标,而不是以GDP增长速度目标代替或代表就业目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能转换。正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就是不再仅仅把增长速度作为就业扩大的唯一源泉,而是把就业优先战略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扩大就业岗位的多样化来源,也更加体现就业本身的民生含义。这样,对于GDP增速下行的焦虑也就是不必要的,有利于我们面对增长速度下行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并主动有所作为。与此同时,以城镇就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等一系列劳动力市场指标,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虽然目前的统计体系还不能将其充分纳入GDP的统计范围,但是,同时作为新型就业形态,这种结构变化扩大了就业来源,惠及了民生,是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和调整红利。例如,近年来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全国就业总数的增长速度,2015年前者高达后者的18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得以大幅度提高。此外,具有分享经济特点的新型就业方式,创造岗位的潜力方兴未艾。根据行业调查,在滴滴打车注册的司机超过1000万人,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