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世界发展报告》提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是不断扩张的城市、人口的迁移以及专业化生产等。地理变迁带来了繁荣,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代价。经济活动集中在国家的少数地区,如果想分享这些财富,就必须靠近这些地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城市、迁移和贸易是发达世界进步的主要催化剂。如今,在发展中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这一传奇正在重演。历史资料显示,曾经的美国和日本据此改变了本国的经济地理格局。目前,中国也正走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道路上。部分区域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他们依照经济地理的三大特征推动了地理格局变迁:增加密度(如同城市的增长所示)、缩短距离(如同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区迁移所示)和减少分割(如同国家缩减他们的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场以获取规模和专业化收益的行为)。在中国,在重庆,大规模的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时空的大幅压缩,重庆的经济地理正在被大幅重塑着。增加密度、缩短距离和减少分割是重庆追寻充分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发展活动并不一定能在所有地方产生经济繁荣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市场因素一定会使某些地区得到青睐,而相应地忽视其他地区。但是,使生产活动分散化能促进经济繁荣也并非必然。
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国家或地区在推进集中化的经济生产活动的同时,还通过实施各种政策来实现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包括营养、教育、健康、卫生)的平等化。要获得经济集中化和社会平等化这两个方面的效益,就需要选用有助于达到经济一体化的政策行动,确保地区内的所有人都能获得社会基本服务,包含基础教育服务、基础医疗服务、合理的卫生条件以及清洁的饮用水。随着经济一体化越来越难,国家政府机构应该调整政策,包括建设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通信系统等,使地方、全国、国际间的货物、服务、人员和思想的流通更加便利。在最难实现一体化的地区,由于社会和政治上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综合性,既要建立能够起到团结作用的机构,又要发展起到连接作用的基础设施,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执行贫民窟改进方案以及通过奖励措施促进生产者搬迁到某些地区等。
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体现在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和城市其他地区的一体化以及国家落后省区与发达省区的一体化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它还反映了孤立国家和外部联系密切国家之间的一体化。对农村地区而言,政府需要尽最大可能地保持中立态度,并在某些地区为可能发生的城市化建立制度基础,其中必须建立为所有人提供基本服务的政策。对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区而言,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连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扩大不断提高的经济密度所带来利益的受惠范围。对城市化发达的地区而言,在解决制度和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还应该采用针对性政府干预措施来处理贫困地区的相关问题。如果不提高土地和基本服务等方面的制度效率,加上交通基础设施缺位,这些干预措施的作用将会十分有限(世界银行,2009)。结合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的发展报告,关于政策方面的启示如下。(www.xing528.com)
在总体上,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因为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差异,追求效率致使发展活动并不是一定能促进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因素一定会使某些地区得到青睐,而相应地忽视其他地区,因此,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常态。由于使生产活动分散化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繁荣,因此,不能为了平衡而平衡。为了保证一定的公平性,经济上较为成功的国家不仅推动了生产活动的集中化,还通过推行各种政策实现了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包括营养、教育、健康、卫生)的平等化。因此,重庆市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中应该效率与公平并重,在环境保护、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寻找重庆市区域的充分发展。首先,重庆市应该更加注重各大经济板块内部的失衡问题,尤其是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内部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化;可以通过降低财政赤字压力,通过交通改良等措施提高市场化水平并以此来缓解重庆市区域内部的失衡问题。其次,重庆市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仍然不充分,人口的科教水平、资源和社会是发展短板,而环境和经济超过了平均水平,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政策背景下,重庆市的发展应该补短板,即重庆市应该在提高人口的科教水平、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尊重经济增长点。最后,对于城乡之间发展的失衡,对极其偏远,难以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区可以通过动人的方式保证公平,对离区域中心城市较近的农村地区,可以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进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失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