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预知性检查,可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
设备管理业务始于点检,点检是设备走向预知维修的基础,是现代设备管理运行阶段的管理核心,也是现代设备管理意识的延伸和实施。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的点检作业,准确掌握设备状态,采取早期防范措施,实行有效的预知—预防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延长机件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工作效率、降低维修费用。无论在设备维修计划管理中,还是在设备状态管理、技术管理、维修费用和设备信息系统中,点检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
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传统的设备检查仅是一种检查方法。两者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1)定人。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不轻易变动。人员一般是2~4人,不超过5人,负责一个专业几十台到上百台设备;通常白班工作制(夜间轮值)。点检员不同于维护、检修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对其素质要求是:
1)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知识,有实际经验,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
2)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
3)点检作业和管理、协调业务相结合;
4)具备维修技术、组织协调和管理技能。
(2)定点。预先设定设备故障点,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员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检。
(3)定量。在点检的同时,把技术诊断和倾向性管理结合起来,对有磨损、变形、腐蚀等减损量的点,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劣化倾向的定量化管理,以测定其劣化倾向程度,达到预知维修目的,实现较为完善的现代设备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统一。
(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件、项目和内容均有预先设定的周期,并根据点检经验的积累,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区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区别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因此,凡是点检的对象设备都有规定的判定标准,点检员要掌握、熟悉它,以便采取对策,消除偏离标准的劣化点,恢复正常状态。
(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和进行自主管理的蓝图。点检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沿着规定的路线去实施作业。
(7)定记录。点检信息记录有固定的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www.xing528.com)
(8)定点检业务流程。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对策,称为点检业务流程。它明确规定处理程序、急需处理的隐患,由点检员直接通知维护人员立即处理。不需紧急处理的问题则作好记录,纳入计划检修加以解决。它简化了设备维修管理的程序,做到应急反应快,计划项目落实。并对这些实绩进行研究,反馈检查,修正标准,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八个方面是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点检可使隐患和异常能在故障发生前得到恰当的处理。因此,它是一种预防—预知性的、主动的设备检查。
2.点检管理的特点
设备点检完全改变了传统设备检查的业务结构,改变了业务层次和业务流程,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设备检查的基础管理新形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实行全员管理。TPM是点检工作的基础,是点检制的基本特征。没有生产工人参加的日常点检活动,不能称为点检制。
(2)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进行管理。现代化设备所必需的机械、电气、仪表的三个专业的专职点检员,按工作幅度的大小实行区域分工负责制,这是点检制的实体、核心和点检活动的主体。
(3)点检员是管理者。点检制的精髓是管理职能重心下移,把对设备管理的全部职能按区域分工的原则落实到点检员,实行“七事一贯制”管理。
(4)点检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工程,是按照严密的规程标准体系进行管理的。没有技术标准(精度指标)、点检标准、润滑标准、维修作业标准及点检计划等配套的标准,就不可能沿着科学的轨道推进点检活动。这是点检活动的科学依据。
(5)点检制把传统的静态管理方法推进到动态管理阶段。
(6)“点检—定修”是点检活动完整系统的两个侧面。点检发现的问题将随时根据经济性、可能性,通过日修、定修、年修计划加以处理。这样减少了大、中、小修的盲目性,把问题解决在最佳时期的动态检修中。
3.点检制
所谓设备点检制,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操作、检修三者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点检人员对其管区的设备负全权责任,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订和修改维修标准,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编制检修计划,做好检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以最低费用实现设备预知—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可用率。
“三位一体”的点检制,是指运行、检修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个方面的人员对同一设备进行系统的维护、诊断和修理的点检制度。
与上述“三位一体”的点检制相协同的是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无论上述哪一种点检发现异常,必要时都可使用技术诊断的方法探明因果,为决策提供最佳处理方案或控制缺陷的发展,同时对重要部位或系统确定倾向管理项目。技术诊断可不断地记录动态指标,做出曲线,做到一有异常立即发现,为倾向管理提供依据。因此,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是点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重要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