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班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组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班组长作出决策,上级不能越权干预,而班组长也不要把问题上交给上一级。副职是在班组长领导下分工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并授予必要的权责的职位。而且他对实现这个期望结果有一个预期概率,即期望率。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付出最大的努力,取决于对回报需求的期望值和期望率。

班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坚实基础,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是实现安全、经济、优质、高效、全面均衡地完成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可靠保证,是贯彻落实企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创造性和有效管理作用,是企业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1.领导作用

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班组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品质和行为的修炼。根据现代特性理论,其个人品质特征是:责任感强,知人善任,善于激励,精通业务,技术熟练,管理有方,关系融洽,胆大心细,因才育人,品德高尚。在行为方面要以群体为中心;以协调促进下属成员团结;鼓励下属主动开展工作,使下属个性得到发挥;要以目标为导向,以事实定奖惩,鼓励下属参与,使下属形成并发挥团队精神;不重视权力,而重视领导职能和责任,与下属打成一片。只有在品质上、行为上增长才干,才能发挥领导效能。

2.指挥作用

为保证命令的执行和统一指挥,班组必须实行班组长负责制,由班组长一人全权指挥,以避免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现象。班组只受一个上级领导,班组长要对上级的命令和统一指挥令行禁止。班组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班组长作出决策,上级不能越权干预,而班组长也不要把问题上交给上一级。副职是在班组长领导下分工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并授予必要的权责的职位。

3.组织作用

按照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把班组人员和各项资源组织起来。根据班组工作范围和任务,为每个成员分工、规定职责任务。既要有合理的专业分工,又必须强调横向协调,制订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作业流程,加强信息沟通,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正确处理好上下左右内外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络和协作配合制度,把班组所有工作统一起来,使班组各项活动协调一致,发挥组织管理的高效能。

4.控制作用

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控制是通过制订计划或标准,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检查实际工作的进程和结果,及时发现偏差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计划或标准是控制的前提,控制则是完成计划、达到标准要求的保证。(www.xing528.com)

控制以时间分类有:①事前控制,预先规定工作规范和标准,以防止工作失误和偏差发生;②实时(事中)控制,对正在进行的事情进行控制使事情按预定计划进行;③事后控制,是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价,防止未来再发生类似失误。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班组的控制对象主要以作业职能为主,如生产任务控制、工作质量控制、安全保证控制、工时定额控制、工艺标准控制、操作规程控制、费用预算控制、物料领用控制、进度时间控制等。班组要在加强工作联系、扩大沟通、建立信息制度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有效控制,使班组工作稳定协调的运转。

5.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根据人们的心理特征,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动机的一种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人们贡献他们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激励是一种促使人们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力量。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人的需求大致有三个范畴:①生存需求(生理和某些安全需求);②相互关系的需求(社交的和某些尊重的需求);③发展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成就的需求和工作中给予施展创造性机会的需求)。不同的人对三种需求排列的层次和比例不同。具有高成就需求的人具有事业心强、比较实际、敢冒风险的特点。一些使人内心获得成就、发展和成长等需求的满足,可以激励工作行为。使员工非常满意的激励因素,除我们通常讲的物质激励因素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激励因素:工作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或赞赏;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有利于成长等。在一个人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

激励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但是,组织成员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希望多发工资和奖金,有的人希望减少工作时间,有的人希望多一些学习机会,而有的人希望多一些晋升的机会等。因此,应根据组织和成员的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1)期望理论。一个人付出努力是为了得到一定的结果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即期望值。而且他对实现这个期望结果有一个预期概率,即期望率。只有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采取有效的行动,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心动才能行动,就是这个道理。

(2)公平理论。员工的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倾向。如果感到公平则相安无事,如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公平的愿望,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按公平理论要求管理者要不断重新评价和调整激励的内容、原则和基本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3)激励模式。努力—绩效—回报—满意。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付出最大的努力,取决于对回报需求的期望值和期望率。但工作实际绩效决定于个人付出的努力和个人能力。绩效产生回报,即通过实现绩效才能获得所期望的物质报酬和精神的成就感以及自我实现等需求。如果认为是公平的就会感到满意,这就是成功的激励模式。这种激励模式表明,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需要管理者不断研究,精心制定激励方式和奖励制度,真正形成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激励机制,并将这一机制纳入管理的整体系统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