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句法可视化:节点、连接、面及距离测度比较

句法可视化:节点、连接、面及距离测度比较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7原始和对偶问题的距离测度的比较我们在图6.7中描述原始和对偶分布的四种关键的距离测度,让我们能够将句法的结构性可视化地进行分类。每种测度中每个点或交点的强度用成比例的饼图来表示,再次显示出中央脊线上的交点具有主导。这些图有时候被称为“热力图”,热度在这里就是高可达性(深灰),而冷是低可达性(浅灰)。图6.8根据线距离进行表面插值在图6.8中,我们展示了与原始问题的距离测度和相结合的热力图。

句法可视化:节点、连接、面及距离测度比较

图6.7 原始和对偶问题的距离测度的比较

我们在图6.7中描述原始和对偶分布的四种关键的距离测度,让我们能够将句法的结构性可视化地进行分类。实际上,在空间句法中没有对形态的概要测度,因为对整体模式进行检验的唯一方式就是将测度描绘出来。也就是说,将形态的测度重新翻译回欧几里得空间,以可视化的方式来搜寻模式。对于线来说,我们采用传统的空间句法着色法,分为从最高(黑色)到最低(浅灰色)八个等距的级别,但我们还改变了线宽以强调值的强度,所以最粗的线是黑色的而最细的线是浅灰色的。这四张线图非常相似。穿过村庄的中间脊线和西边增强的可达性是所有距离的共同特性,而最低的值是在内部最难穿透的地区,东南方则是简称区域。某种程度上,北边的轴线对可达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实际上由于它处于边缘区其实影响是减弱的。每种测度中每个点或交点的强度用成比例的饼图来表示,再次显示出中央脊线上的交点具有主导。在原始和对偶问题中,关于都相对更有识别性,而对偶问题中的ℓ(d)和它的衍生物ℓ"强调了北侧轴线的重要性,也是对相关点分布的检测所确认的。有人也许会认为,在原始和对偶问题中间有一条清晰的纽带联系着各种距离测度方法。

空间句法中一个最大的难题是从线分类的角度,对图的模式提供一种清晰的解释。在需要解释与地点相关的信息时,我们的大脑无法将这些线性数据处理为空间资料。从原始问题转换到对偶问题上,或者说从线上跃迁到点上的一个优势是,点是地点相关的且很容易生成周边的影响范围。确实,对可达性的图示很大程度上通过面和周线来实现,这代表着固定区位所影响的腹地。对点来说实现这些很简单,但是线的影响范围有些棘手,虽然也不是完全无法入手。我们可以将线和点进行比较。这些图有时候被称为“热力图”,热度在这里就是高可达性(深灰),而冷是低可达性(浅灰)。这使我们可以在图中每个点或线周边确定一个影响分区,并从通过距离倒数加权及其插值来控制相邻点的均值。在赋值时我们使影响力尽可能强烈,但又不至于破坏数据所体现的空间模式。(www.xing528.com)

图6.8 根据线距离进行表面插值

在图6.8中,我们展示了与原始问题的距离测度ℓ(d)和相结合的热力图。非常清楚的是这些面是高度相关的。它们支持了上面提出的结论,即中心脊线的重要性和村庄西部区域可达性的相对增长。与之前相比,ℓ(d)趋向于强调北部轴线,但这是两张图之间唯一一个主要的结构性差异。我们为对偶问题的点生成同样的两个插值,如图6.9所示,不是用线而是用点布满两个表面。这些点面有加强线面的感觉,尽管对这些图来说,每个点的影响力明显比不上脊线特征影响。插值的问题是这样会忽略建筑和边缘的影响,尽管它确实强化表达了可达性表面上的趋势,并为整体变化提供了直观感受。将建筑结合到这些表面中是可能的,不过我们在这里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方式,仅仅将建筑范围叠加在这些表面上,读者可以自行判断其价值。

在图6.10中,我们在加权线ℓ"和点ρ"间进行插值,然后将这些表面与建筑和村庄边界叠合,从而提供街道系统空间可达性的直观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图6.7的传统线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整体系统趋势的感知表现。要将这些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城市形态问题及其句法还需要很多工作,但我们现在可以将原始问题转换为对偶问题,意味着对线的问题的解释可以转换为先研究点的问题,之后再转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