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或许事实正是如此。万物相连,只是有些事物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交互作用的大矩阵,其中大多数元素取值都接近于零,按照这些元素的数量级来排序就可以确定一个特定的等级结构。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发现的模式》(1977,第258页)(www.xing528.com)
对于“城市”而言,等级层次是内在的。城市由村落、乡镇发展而来,然后进一步扩大成为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世界级的大城市被称为国际大都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城镇聚落,不论大小,都可以统称为“城市”。但是,从最小的城市单位到最大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序列包含着一个等级体系,其中规模较小的城镇数量比规模较大的城镇要多得多。这就是所谓的中心地学说,最早由克里斯塔勒(1933/1966)提出,而后由廖什(Losch,1940/1954)发展成为一种经济逻辑,最后经过贝里(Berry,1967)的总结,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这一学说已经成为基于空间交互作用零售模型的理论基石,至于其他理论,我们将在第9章继续探讨。正如我们在上一章讨论位序-规模关系时提到的,等级层次体现在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排序上,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并没有考虑它们是如何嵌入六边形空间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从简单的比例增长模型,扩展到单元结构中的城镇,最后到连接城镇的城镇网。我们的模型还会坚持简化的原则,只保留重要部分,但是这次的模型会把关注点放在城镇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互影响。正如第3章所指出的,我们可以把等级层次从关系网中抽离出来。在此我们将提供几个简单的例子来佐证这一点。然而本书的主要意旨在于提供研究城市体系的分析工具,而不是为所有可想象到的情境尽可能详尽地列举可应用的模型。基于这一意义,我们的研究仅仅是所有可能存在的方法示例中的一种,我们希望读者能将其应用到不同的问题背景中,来获得更多关于城市形态和功能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