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呈现幂律分布的基本原因是边界之间交流的不对称,人口既不会呈现负增长,也不太可能不断膨胀。某种程度而言,幂模型并不能进一步解释交流不对称的情况,因而也只能是一种数学的构造。下一章我们将会看到,尽管这一模型展现了人口分布过程,城市规模增长时间跟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变化并不相符。在我们开始考察经验证据之前,我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解释。接下去,我们就将探讨一种理论。
假设某一城市体系在时间点t的总人口固定为P(t),N个时间段人口总和为Pi(t),即:
城市规模发生变化的唯一途径来源于迁徙。我们设任一时间段[t→t+1]中城市移民为ΔPi(t),且0<ΔPi(t)<Pi(t)。如果我们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在随机选择的时间t内,随机选择的两个城市j和k之间发生的移民使得城市j在人口数量Pj(t)基础上增加ΔPj(t),而城市k则减少了相同的人口,方程可表示为:
方程4.10中的守恒也很容易被表示为:
这一过程就好像原子随机对撞中获得与失去能量(人口数),总能量(总人口数)则保持恒定。在一个系统中,两城市分别具有人口P1(t)和P2(t),两个人口事件分别为P(P1(t))和ρ(P2(t)),其相乘的概率为ρ(P1(t)+P2(t))=ρ(P1(t))ρ(P2(t))。因此,唯一符合标准的就只有玻尔兹曼分布律(Boltzmann-Gibbs distribution)ρ(P1(t))=C exp,其中为每个城市平均人口,C是比例常数(Dragulescu and Yakovenko,2000)。
这一结论适用于很多事件与城市,若稳态分布满足:
负指数分布与概率分布直接相符。如果我们用反向累积方式做积分运算,进而线性化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计算参数,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位序-规模分布。现在,设方程4.13为连续式方程,算积分,回归到离散型方程,负指数分布类似的位序-规模分布方程可以被写成:
(www.xing528.com)
方程4.14可以被线性化成logri(t)=logK-λP(t)。为了与前文所定义的位序-规模关系保持一致,我们实际上将其写成:
其中很明显参数。
至此,我们已经利用简单的资源交换模型建立起了分布方程,适用的参数包括N=500城市,总人口10 000,时间点总数为100万。我们从平均分布的情况开始,即每个城市有20人,固定每次增长或减少数为ΔPj(t)=2,∀j,t。模型开始运作后,我们确保人口数不少于零。如果我们选择的城市人口数小于零,直接放弃这组数据,重新选择城市,采纳人口数大于等于零的情况。如方程4.14所示,城市规模的分布逐渐导向玻尔兹曼律。我们在图4.3a中展示了概率分布,在图4.3b中展示了位序-规模对数模式,两者都证明与理论分布十分吻合。如德勒吉列斯库和雅科文科(Dragulescu and Yakovenko,2000)所示,概率分布在吻合度上略低于位序-规模分布,但原因主要是人为误差,如果计算次数接近100万,吻合度也会接近完美。每个城市的平均人口通过位序-规模分布中的斜率表示,这与各系数及交换模型的初始条件相符。尽管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幂次定律,通过放宽条件,使用相同的代数,我们也可以看出交换—移民的过程会趋向幂次定律的分布。
图4.3 加性交换模型生成玻尔兹曼分布
注:a.频度到27的分布;b.全部范围的位序-规模分布。
在很多交换模型过程产生的人口规模分布会与等级-规模法则相符,乘性模型而不是加性模型会使得分布趋向幂律形态。然而,这些模型容易受到交换率和交换量的影响,并且它们无法保持系统中应有的人口总量。比如类似方程4.11所示,城市是随机选择的,并随机新增与城市人口成一定比例的人口数,并从随机选择的另一城市人口中去掉相同比例的人口。由于两个城市的人口基数并不相同,对称性就被打破了。
方程4.16中,我们设随机选择的变化率为ξj(t),且0<ξj(t)<1。只有当人口值小于1时,交换才会发生,也即若Pj(t),Pk(t)<1,交换被放弃。如果我们大量进行此类交换,城市规模的概率分布将逐渐汇聚,但具体是哪种分布模式仍不清晰。举例来说,我们采用与上述玻尔兹曼律模型相同的起始参数,也即N=500城市,总人口10 000,时间点总数为100万,每个城市20人的统一分布。然后,使用总是小于0.5的随机变化率,分布将接近幂次定律,见图4.4所示的位序-规模模式。然而,当增长率更低时,其他模式更接近指数型。若人口数被作为资本或财富来考虑,即人口数可以为负值,又会有全新的模型。这些模型在其他研究中也曾被使用过(Ispolatov、Krapivsky and Redner,1998)。
图4.4 乘性模型生成类幂律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