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台互联互通的绩效评价,学者的判断并不相同。在传统单边市场中,Economides和Fredrick(1998)[125]指出企业间互联互通会降低产品差异化,加剧市场竞争,而非互联互通能够提高企业的横向产品差异性,并增加用户的需求弹性。他们还分析了双寡头垄断企业对互联互通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销售额及利润相差较大的企业间常会发生互联互通。Chioveanu等(2009)[126]分析了银行ATM互联互通下额外收取接入费的问题,研究发现,ATM运营商对本网用户收取较低费用甚至不收费,而对外网用户会制定较高的跨行使用费。李楠和伍世安(2013)[127]利用演化博弈理论讨论了电信产业中运营商互联互通策略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互联选择的演化结果受系统内部参数的影响。
虽然互联互通在网络经济学中较为重要,但目前对双边平台互联行为的研究文献较少。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双边市场下互联的性质不同于单边市场。Doganoglu和Wright(2005)[128]研究了消费者多归属和平台兼容时的选择问题,分析表明,消费者多归属可以得到更大的网络效应,会弱化平台间的竞争,导致厂商降低对互联互通的需求。但是,用户多归属也会导致平台产生不能内部化的新成本。平台在不兼容时用户付出的成本可能更高,所以他们认为,虽然多归属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但产业规制者还应注意平台间的互联互通。
胥莉等(2006)[129]对银行卡产业中消费者多归属和平台互联互通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多归属会影响平台企业的定价行为,平台对两边用户的定价升高,增加了平台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另外,平台互联互通较消费者多归属情形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效用,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但是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得平台企业倾向于无互联。
纪汉霖和王小芳(2007)[130]构建了两个数学模型,讨论了对称和非对称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并考察了网络外部性强度及接入费等参数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会提高平台利润和整个社会福利,但非对称平台互联时,会减少强势平台的利益。因此,强势平台有减少互联的动机,产业规制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互联规制政策来加强平台间的互联,并对接入费的设定提出适当的规制建议。
司马红和程华(2012)[27]对日本电子货币产业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平台企业在发展初期及成长期用户基础建立的策略问题。结果表明,平台在发展初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及目标,先选择较易发展的一边用户,进而吸引另一边用户参与平台交易。在平台处于成长期规模逐渐扩大,用户出现交叉重叠时,可以利用平台间互联互通等策略实现用户基础的扩张。
杨春德和刘睿岚(2010)[131]考虑了即时通信平台互联互通和用户多归属对平台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企业的均衡价格和利润与平台之间的差异化程度有关。当平台互联且用户单归属时,在一定条件下,互联后平台利润升高,因此平台有互联互通的激励。而当用户多归属时,相较单归属情形可提高平台利润,从而会降低平台互联的动机。(www.xing528.com)
董维刚等(2011)[132]依据双边平台企业合作后,用户固有收益增加的特征,研究了平台企业合作对平台定价和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台合作后,对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小的一边用户的价格升高,另一边用户的价格变化与网络外部性强度有关,且提高了平台利润和社会总福利。董维刚等(2013)[133]扩展了之前的研究,分析了双边用户多归属情形下的平台合作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合作后,对两边用户的价格及市场份额均升高,而非合作平台对两边用户的价格和市场份额均下降。另外,合作提高了平台利润,非合作平台利润降低,说明合作是有利于平台竞争的。
Kim(2012)[134]研究了由新旧两个平台组成的垄断平台的定价问题。他扩展了交叉网络外部性,提出了“跨平台的外部性”。新旧两平台之间具有兼容性,加入新平台的用户可以通过旧平台上的服务在旧平台上进行交易。结果表明,静态均衡分析中没有得到稳定的内点解,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稳定的角点解。对垄断平台的动态均衡分析中,通过最优控制理论可以得到均衡稳定的角点解。
Kim(2013)[87]以软件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平台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平台的兼容性对平台竞争和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表明,平台兼容可以使得软件提供商销售的产品数量增加,提高了消费者剩余。此外,他还认为平台兼容可以提高规模较大平台的利润,市场集中度增加,导致强者更强,而平台兼容会损害规模较小平台的利润。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互联互通可扩大平台服务两边用户的规模以拓展用户基础。但现有文献对互联互通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设计高效互联或考虑接入费的问题。而现实生活中,竞争平台间互联互通的现象有时不会发生,且平台间的技术水平一般存在差异,那么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的平台间是否有互联的激励?当低技术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较少。基于以上考虑,本书第三章讨论技术创新对双边平台间互联互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