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栏和“期末余额”栏。其中,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栏各项目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则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报表中的“年初余额”栏内。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则根据会计报表编报时间,可为月末、季末或年末的数字。“期末余额”主要是通过对本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而成,其资料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总分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可根据总分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应收股利、短期借款等。
(2) 根据总分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项目需要根据若干个总分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就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科目的余额相加得到的。
(3) 根据明细科目余额分析填列。
这主要针对的是“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四个项目。因为在企业实际的核算中,当预付与预收业务不多时,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和“预收账款” 科目,而将预付和预收的款项分别计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和“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这时就不能单纯地以“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而应分各个明细科目具体分析填列。
(4) 根据总分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填列。
有些项目,既不能按总分类账科目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也不能按明细科目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而需要分析总分类账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余额后再计算填列。例如,“长期借款” 项目就是根据“长期借款”的期末余额减去“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明细分类科目的余额后填列的。
(5) 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备抵或附加科目后的净额填列。
例如,“存货”项目根据“存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又如,“无形资产”项目,根据“无形资产”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
2.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 资产项目的填列方法。
①“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科目、“银行存款”科目、“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本项目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③“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并且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向银行贴现和已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④“应收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企业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也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⑤“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企业购入到期还本付息债券应收的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⑥“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科目和“预收账款” 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则应在本表“预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⑦“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余额填列。
⑧“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货单位或供应劳务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分类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分类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则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⑨“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本项目应根据“在途物资”“原材料”“低值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⑩“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他流动资产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
⑪“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的可收回金额。本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有关股权投资减值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⑫“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净额。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⑬“工程物资”项目反映企业各项工程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工程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www.xing528.com)
⑭“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等的可收回金额。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⑮“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金额的差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则应以“-”号填列。
⑯“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 负债项目的填列方法。
①“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含一年)的借款。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②“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等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③“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科目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分类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则应在本表“预付账款” 项目内填列。
④“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账款。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科目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分类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分类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则应在本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⑤“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企业应付的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等。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应以“-” 号填列。
⑥“应付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股利” 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⑦“应交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未交、多交或未抵扣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交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应以“-”填列。
⑧“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其他流动负债价值较大,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
⑩“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本息。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⑪“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⑫ 长期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单独反映。非流动负债各项目均应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余额填列。
(3) 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填列方法。
①“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反映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总额。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②“资本公积”项目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资本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③“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④“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填列。
资产负债表常用项目填列方法参见表10-2。
表10-2 资产负债表常用项目填列方法一览表 单位:元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