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指数分析(B指数)
从表3可以看出,从整体来看,在1999—2006年期间,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B指数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见这10个地区在我国服务进口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从地区来看,根据B指数的大小,可以把10个地区分为两类:B指数大于1的地区和B指数小于1的地区。B指数大于1的地区有7个,分别是欧洲区域、日本、韩国、香港、澳大利亚、瑞典和加拿大;B指数小于1的地区有3个,分别是美国、英国和丹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地区的数值最大,1999年为2.10;澳大利亚地区的数值最小,2006年为0.37;此外,从B指数的变化情况看,除加拿大外,其余9个地区总体上都表现为下降的态势。
根据B指数的含义,可以知道,在这10个地区中:(1)我国与加拿大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最为优化。(2)我国与日本、韩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最为严重。日本和韩国在我国服务出口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而相比较而言这两个国家在我国服务进口中的地位较低,而英国和澳大利亚虽然占进出口的份额不大,但相对而言,其进口地位要远远高于出口地位。(3)香港、美国和欧洲区域都是中国主要的服务进出口地区,但是相比较而言美国进出口对称性问题要大于欧盟,而香港又大于美国。1999—2006年期间,我国与美国的B指数都小于1,且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可见,相对于出口,美国在我国服务进口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香港在1999—2000年B指数都大于1,出口地位占优,之后的数年B指数一直下降,直到2006年的0.61,进口地位明显占优。欧洲区域的B指数除2003年和2005年小于1外,其他年份均大于1,2006年欧洲区域的B指数为1.14,相对于进口,出口地位占据优势,但是总体上欧洲区域在我国服务进口中的地位日益上升。(4)在1999—2006年期间,瑞典和丹麦B指数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可见这两个地区在我国服务出口中占据的地位不断下降,在我国服务进口中的地位相对上升。
表3 1999—2006年我国与10个地区的平衡指数(B指数)
2.集中度(HH)、多样性(H)、均匀度(E)指数分析(www.xing528.com)
从表4可以看出,在1999—2006年期间,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出口HH指数基本表现为阶段性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0.14一直下降到2006年的0.04,期间2003—2005年三年均为0.06。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出口H指数除2004—2005年略有回升以外基本上也表现为阶段性下降的趋势。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出口E指数基本表现为阶段性的下降趋势。通过HH指数我们可知中国在这10个地区的整体服务出口结构是不断优化的,而通过H指数和E指数我们发现,在这10个地区中的内部分布是日趋集中的,内部出口地区结构不断恶化。这与前文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出口地区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表4 1999—2006年我国对10个地区的出口指数
从表5可以看出,在1999—2006年期间,我国与10个地区的服务进口HH指数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除2002年略有回升,HH指数从1000年的0.10下降到2006年的0.06。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服务进口H指数基本表现为上升的趋势,2006年H指数突然从2005年的2.53下降为2.42,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逐渐上升的。我国与10个地区的服务进口E指数总体上也表现为不断上升的态势。可见我国在这10个地区的整体进口地区结构是不断优化的,同样从H指数和E指数可以看出在这10个地区中的内部分布也日趋分散,内部进口地区结构也不断优化,这与前文我国与这10个地区的进口地区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表5 1999—2006年我国对10个地区的进口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