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建,七分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花那么多的钱,为群众修了那么多、那么好的路,如果管护不好,几年烂掉了、废弃了,我们就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老百姓。”省公路管理局负责人如是说。
截至2015年底,我省农村公路达到12.23万公里,“十三五”期间全省还计划建设农村公路6.2万公里。这么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如何管理好、养护好?对此我省根据省情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起了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也就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护模式。
2016年8月,省编委印发了《关于在乡镇设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的通知》,在乡镇已有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规范设置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进一步靠实养护责任,落实养护机构和人员,做到了“有人养路”。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公路重点任务、投融资保障等支持政策,提高省市县三级财政养护资金投入标准,即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14000元、乡道7000元、村道2000元,省级、市州财政各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筹措养护资金,做到了“有钱养路”。
在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我省还探索出四种管养模式,即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和地企共养,做到了“有策养路”。对县道和主要的乡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养护,推行道班专业养护模式。对通村硬化路实行分段(条)包干、责任养护。由乡、村与农户签订责任书,聘请农户承担保洁、保畅任务。我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村级养护人员与农村低保对象挂钩,享受农村低保的人员,承担村道的养护工作。其他地区也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落实乡村道路的养护。对涉及油田、煤矿开发、铁路建设利用的农村公路,市、县区积极与有关企业协商,实行地企共用共养。同时,为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一整套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的制度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督促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多元化、社会化进程。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和98%的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86%的行政村建立了养护小组,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和管养任务日益繁重的问题。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常养率达到88.6%,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由2010年的61上升到2015年的69.4。(www.xing528.com)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地带,大多地方山川相连,沟壑纵横,群众居住相对分散。一条通村公路往往要绕几道山梁,跨几座深沟,坡度大、弯道急,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我省公路管理部门格外重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今年下达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49145.8公里,预计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如今,在我省广大农村地区,通村公路建到哪里,生命防护工程就建到哪里。厚实的水泥防撞墙、红白相间的防撞墩、不锈钢防护栏……这些安装在村道两边的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成为农村公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安上了一道道“防护墙”。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各类园区有效衔接起来,加快“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建设。注重生态环保,以绿色理念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如今,在定西、天水、陇南、甘南等地,一些特色小镇、民俗村落和生态家园,因为有了方便的交通条件,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