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多少年黑白电视,前几年终于换了,一换就是42英寸的液晶大彩电!”在甘肃省静宁县余湾乡,万里果业合作社负责人辛赟峰说,以前村里人天天吃浆水面,过节才能吃上肉,现在顿顿都得炒两个菜,肉吃得都有点腻了;以前家里5口人,一年收入满打满算也就1万出头,现在人均就有2万多……
“钱袋子咋就鼓了起来?”记者问。
“表面上看,是因为咱种的苹果值钱了。往根子里说,是因为路啊!”当着记者的面,辛赟峰将这些年的变化娓娓道来。
静宁县一直盛产苹果,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的余湾乡更是适宜种植。可在过去,苹果怎么也卖不上价,1斤最多卖2块钱。
问题就出在道路不畅上。“一到收获季节,我们是又高兴又作难。”辛赟峰回忆道,以前山上没修水泥路,三轮车都开不进果园,果农们只好肩挑背扛,把苹果一筐筐拉下山,再装上三轮车。“费些力气还不算啥,关键是好不容易运到乡里、县里,再运回家更麻烦。果贩子正是看中这一点,把收购价压得很低。”再者,过去道路崎岖不平,1万斤苹果还没运到集市上,就有1000斤因为磕磕碰碰毁了卖相,“赶上雨雪天气,翻车时有发生,一年辛苦就打了水漂。”
为破解交通瓶颈,静宁县近年来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村公路,在苹果产区建设的通畅工程已经达到91条、610公里。(www.xing528.com)
路一打通,问题迎刃而解。“大货车能直接开进村头田间了,一辆就顶五六十辆三轮车,雨雪天也照拉不误。”辛赟峰说,外销通道打通后,不少种粮农户也积极改种苹果,种植规模连年扩大,加上营销牌打得对路,苹果“身价”与日俱增。去年,每斤收购价已涨到了6块钱。一年下来,辛赟峰一家靠着果树赚得毛收入14万元,纯收入10万元。
村道、乡道,让苹果可以第一时间运达果业公司加工车间,国道、省道、高速路的完善则使苹果得以方便地销往全国。有了便捷的快递物流网络作支撑,公司和果农纷纷建起淘宝店、微信商城店等,把苹果卖到网上,打开了一片广阔市场。有些礼品果盒,12个苹果标价180元,照样供不应求。
放眼整个静宁,数万农民正像辛赟峰一样靠着“金果果”发家致富。不少前些年在东南沿海、新疆等地打工的农民也开始回到家乡,种苹果奔小康。“去年静宁农民的纯收入中,七成以上来自果品收入。”县委书记王晓军估算,道路畅通使全县100万亩苹果的产值一年可增加5亿元以上。
(原载2016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刘志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