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明[10]:这个问题纠结了十年,还没有想好怎么做。我们是做羽绒服的。从事羽绒服专业制作已经有十年,从线下做到线上,前五年做的线下,做得很苦,通过这两三年转型做互联网。第一次我们跟韩都合作,得到了很多的真传,去年羽绒服库存,授信力达到95%。但是一直很纠结的问题是,传统品牌波司登最高峰做到168个亿,但赵总说,线上不太可能出现这样一个超级型的品牌。我的理解是,我们一心一意就做羽绒服,三五年内在互联网上做到类目第一,这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做的。但最大的一个困惑是什么?比如说,我们今年应该做到1.5亿元到2亿元,团队控制在80人,我们想再做大一定要扩大团队。目前我们已经尽可能地把所有能外包的外包,包括物流。但还是要拓展,一定要增加人数,增加人数成为最大的困惑。还有,淡季的时候怎么办?这也是我们季节性产品最大的困惑。
去年突然看到茵曼也做了一个羽绒服品牌,那时候我们公司既兴奋,又感觉有挑战。觉得茵曼的方老板也看中羽绒这个品类,这个品类应该还不错。没想到他干了半年,去年就收摊了,把旗舰店关掉了。我太太和我们团队很有信心,坚持要做专业的羽绒服。但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做其他的,做一个四季的品牌?我想问赵总,如果你来运营高梵这家公司。你觉得应该是做四季的?还是专注把羽绒这个品类做到最大、最强?
赵迎光:我觉得你要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去想。首先,我听到太多的声音,太多做这种品牌的人,我在和他们“老大”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跟我说一个事情,“我们要专注做好一个品牌,我们要做百年品牌”,都在说这句话。我说好,那这个品牌是谁的?是老板的。它不属于员工,它是老板的,这是一个事情。
你去想,你为了你自己的梦想,去做这么一个品牌,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你的喜好,它透露出你认为好的东西、和你有相同类似喜好的人。谁会买这个品牌呢?是认可你的风格的用户会去买。
问题是线下为什么会出现一个100多亿元的羽绒服品牌?因为线下创业的成本和概率,一个是成本太高,一个是概率太低。所以线下一些年轻人要委身于一个系统。优酷上有一个视频节目叫“罗辑思维”,罗振宇在讲到所有关于互联网的论点上,都会强调一个东西,就是所谓的人性解放,独立创业,因为他强调的是U盘化生存。
在传统的组织模式下,大部分人都要依附于某个组织,有大组织、小组织,然后形成一个品牌面对消费者。但反过来讲,如果互联网有了细分定位的品牌,就给太多的有独立人格的年轻人、有独立情怀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的机会。
你会发现,一个品牌做100亿元,意味着要有100亿量的人接受你的风格,100亿元的规模堆在那里。线下选择其实很少,线下五选一,十选一。真正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品牌?我们自己会有实际感受,我在做某种产品的时候,不是十选一的问题,而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这意味着要有很多的创业者。
创业者要展示什么东西?一开始创业者要展示他的情怀,展示他的风格,或者展示他的设计理念。高梵,说白了,代表的是你们夫妇的喜好,是以你们为主,你们来定。但在互联网上,当不同的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大品牌会被无数的、相对来说更专业或定位更加细的小品牌给肢解掉的。
基于细分人群的小品牌,不断地诞生,不断地切分市场,最后大品牌找不到对手了。我100亿元,按理说我要找一个100亿元的对手,然后跟你打。但在互联网上,你发现没有100亿元的对手,但有无数的小品牌,都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和特点,包括它们的呈现、搭配、文案,或是营销方式——因为营销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风格,做广告的方式也是一种风格——它会发现有这么多的小东西,我打谁呢?我怎么打?根本打不了。
线下市场中的超级品牌,主品牌和子品牌群的占比,往往是七三开,线上市场未来的超级品牌,主品牌和子品牌群的占比,应该是三七开。线下品牌如果要想顺利切换到线上并且保持规模的持续扩大,对于细分定位的多品牌集群的系统化建设必须不断加强,靠一个或者几个品牌维持百亿以上规模,是反互联网的。
——赵迎光2014年7月27日微博
品牌发展到一定时候,瓶颈就出现了。它能够切分的东西就那些,再切的话就要从别人那儿抢,抢不过来。单一大品牌一定会遇到相当的瓶颈,而且达到的规模会越来越小。韩都今天能够一个品牌做到10亿元,这是历史的机会。其实,历史的选择最后不是这样,现在有情怀的、定位精准的、能算清楚自己品牌风格的产品还不够多,但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这是趋势。当它们越来越多,越来越会玩,展现也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的市场一样会被一块一块切掉。(www.xing528.com)
我在内部说,你做到10亿元,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为我一个快消品,将来要冲到50亿元~100亿元。你今天做到10亿元都是托时代的福,有可能做不好的话都会下滑。
所以我们内部在2012年的时候,就提出要做多品牌。为什么这样确定?我们很明确这一点,将来的互联网品牌做10亿元就很牛了,大部分是做三五亿元,五六亿元的非常非常多,大家都抢客户。
原来做传统品牌,最重要的几个关键点,第一个是位置,第二个是装修。我抢了位置,签合同签五年、十年,位置卡住了,客户就锁住了,这就是传统逻辑,全国我圈了5000家店。如果没有互联网,客户往哪里跑?有些品牌很疯狂,一条街上五个店,街头是我,街尾是我,中间还是我。所以线下是卡位,你不买我的就没衣服穿,只要卡住位了就很牛。
但在互联网上,哪有位置这一说?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都变了。无数的互联网品牌整天在诞生,而且会迅速抢你的,因为它看得见你,会不断地抢。你一边要守,你还要攻,能维持就不错了。你还要长大,但长得越大,大家的竞争就越多,都是在抢老大的市场。所以,你的定位一定是行业的代表品牌,但抢的也是代表品牌,无数人抢你的份额。
如果是韩都,应该是什么样的对策?
你要清楚地认识到,你就是一辈子做一个品牌也做不大。但有一种可能做大,就是你做一个奢侈品品牌,每年涨价,到后来一件羽绒服5万元,还有人买。这样规模会做大,当然人也不会太多,所以总的规模不会太大。这种情况一定要想清楚。
茵曼的老方是听进去了,我整天说这个事。他是最早的那代互联网人,做品牌都抱着纯洁之梦,要做百年品牌,一个品牌做几十个亿,一开始都是这样的想法。后来我说这个事,慢慢分析,分析到他想通了。
现在茵曼5个品牌了。他出来了一个PASS,你想得到吗?是做时尚女装的。茵曼现在也做时尚女装了,有PASS了。裂帛也5个了,阿卡也出来第二个品牌了,都在做多品牌,因为这是必走之路。
只是你的主品牌要尽可能做大,这是组织结构的问题,即如何用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去增加品牌的攻击性、市场占有性。你必须要有根据地,还要去保住和扩大你的根据地。在你的根据地上,第一个要明确的是,你的根据地不会太大,你要抢别人地盘的时候,你到底是用一个品牌去抢别人的地盘,还是做尽可能多的品牌去抢别人的地盘。
所以对高梵来说,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做不做夏季的东西,而是如何有这样的能力运作第二个、第三个品牌。如果将来业绩不断增长,一定是因为品牌增加,多品牌健康成长而导致的,一定是这样的事,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这是服装行业,别的我不敢这么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