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第一种假设条件显得过于理想化,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事实上,在一国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市场化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可能差距甚大)。因此,这里进一步给出第二种假设:两区域的市场化程度显著不同,即先发区域高于后发区域;其他条件与第一种假设相同。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市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方式与过程。
市场化程度是对资源配置过程中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比重的衡量,是市场机制纵深作用的程度、广度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的反应。因此,市场化程度可以用来描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显然,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高,反之,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低。所以,当区域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其对资源配置及经济运行过程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一)对区域经济联系的作用
两区域较大的市场化程度差异,将一定程度导致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弱化。这是因为,其一,后发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低,意味着其资源配置的相对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后发区域就对先发区域丰富的资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先发区域的资金难以流向后发区域;与此同时,后发区域本来就稀缺的资金还会通过金融系统的调节而流向先发区域,从而形成劳动力和资金从后发区域指向先发区域的单向流动。这样,从需求的角度看,就会出现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依赖,而不是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
其二,后发区域市场化程度低往往与其国有企业比重过高相匹配。受所有权性质的制约,这些企业难以行使独立自主的生产权和经营权。又由于它们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涉及后发区域的利益,即如果经营得好,则可为后发区域提供丰厚的利税又可以扩大就业;相反,如果经营得不好,则会成为后发区域沉重的财政包袱,还可能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后发区域政府和这些企业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后发区域政府就不可避免地对本地国有企业采取保护性政策和措施。
市场封锁就是用行政手段阻挠和后发区域国有企业产品有竞争的先发区域产品进入本地市场。资源垄断就是用行政措施阻挠本地国有企业所需的市场紧缺的劳动力、原材料等流出后发区域。这样做的结果是:区域之间出现市场分割,生产要素和商品无法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妨碍了区域经济联系。
(二)对区域分工的作用
两区域较大的市场化程度差异,将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这是因为:(www.xing528.com)
其一,如前所述,两区域市场化程度显著不平衡会引发区域市场分割,从而导致要素与商品无法自由流动,这就使得企业不能按照正确的价格信号合理地配置资源,也就是说,其导致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区域分工必然存在相当程度的扭曲。
其二,两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显著差异,会迟滞先发区域的产业向后发区域的转移,从而影响区域合理分工的形成。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理论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将出现先发区域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而后发区域要素边际报酬递增的现象,此时,先发区域的传统产业就有可能逐步向后发区域转移。然而,当两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时,这种产业转移就有可能迟滞。这是因为,首先,低的市场化程度往往伴随着低的市场观念与劳动力素质,因此,尽管后发区域拥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其效率工资即每实现单位产出所花费的工资成本和福利费用反而高于先发区域。而对任何企业而言,他们更关心实际的效率工资而不是名义的工资水平。其次,低的市场化程度往往也表现为市场体系不完善,如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等的不健全或缺失。这样,从先发区域转移来的企业在后发区域就很容易遭遇融资困难、信息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再次,低的市场化程度必然意味着高的计划经济成分。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受到较多的政府干预,企业自主权难以落实,也就无法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与此同时,政府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办事效率低下,手续复杂烦琐,还由于法制不健全给权力以更多的寻租机会,从而出现大量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这些都会大大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最后,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产生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导致后发区域大量的人口与劳动力流向先发区域,从而造就了先发区域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在后发区域,尽管总的人口规模可能仍然很大,但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小,因而难以形成足够大的且相对集中的市场空间,这无疑也是延缓先发区域相关产业向后发区域转移的重要因素。
(三)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
两区域较大的市场化程度差异,会扩大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这除了与上述的先发区域产业转移迟滞有关外,还因为,先发区域的资源配置具有更高的效率,后发区域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就相对较高。降低机会成本的理性决策会诱导后发区域中数量愈来愈多、质量愈来愈高的投入要素不断流出,形成所谓“要素效益外溢”。
此时,后发区域所拥有或可支配的投入要素无论从量上看还是从质上讲,都会更加稀缺。这种状况无疑会严重制约后发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后发区域资源配置方面的相对无效,先发区域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就较低,其对后发区域各种投入要素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不仅先发区域的各种投入要素不容易流出,而且还会大量吸纳后发区域的各种投入要素,形成所谓“要素效益内注”。此时,先发区域可拥有或可支配的投入要素无论从量上看还是从质上讲,都会更加充裕。不难理解,这种情况会大大促进先发区域经济的加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的这种加速增长必然要求充分的初级产品供给,先发区域就会通过技术转让、对外投资和产品统购等形式,刺激后发区域增加初级产品生产,从而把后发区域置于工业化进程的附属地位,客观上使得后发区域的工业化进程总是远远滞后于先发区域。这样,一方面是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滞缓,另一方面是先发区域经济的更快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势必会进一步扩大。
(四)对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率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空间二元结构状态下,由于不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两区域都无法获得分工利益;又由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和资金的单向流动,这种情况虽然促进了先发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却损害了后发区域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两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显著差距所引起的区域市场分割,导致了要素不能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在整体上降低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综上所述,在市场空间二元状态下,由于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同,市场的调节作用会弱化区域经济联系、阻碍区域合理分工的形成、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效率,从而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