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而言,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中国传统制造业有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而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更多地专注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制成品简单加工组装等初级价值链生产环节,使得中国制造业跨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和价值分配的低端位置。从外部因素看,发达国家依赖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竭力加强对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导致“中国制造”同时面临来自高端和低端的双重挤压。
(1)来自全球价值链引领者操纵的“低端锁定”压力。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全球价值链的引领者和支配者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利益分配。这些跨国公司往往掌握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特别是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执行者,只能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环节,甚至落入跟随式发展的陷阱。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仍扮演着全球价值链执行者的角色,受控于全球领导厂商,在技术成熟阶段被锁定的现象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科技资源优势,在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研发设计和生产工艺等环节的关键领域设置外人难以破解的技术壁垒,并借此实施技术垄断,导致中国企业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很难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取得突破。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还采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隔绝等策略,旨在削减中国企业在加工、装配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溢出,迫使这些企业长期锁定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www.xing528.com)
(2)自主创新不足导致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在动能较弱。
大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地位长期处于跟随者角色,对行业的全球竞争制高点掌控不足,较少开发和掌握引领行业未来的新兴技术和新型产品,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例如,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结构中,包含机械、控制、传感三个部分,中国企业整体上仅掌握了机械中的硬件技术。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取决于各国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位置及所创造的产品附加值高低,长期陷于价值链中低端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获得的利益分配份额少及企业人力资本和科研投入少,从而导致附加值低与创新投入低的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