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够调动国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和共渡难关,并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安定的政治环境,使得国家政策得到正确执行,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全面保障。中国的政治制度基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统筹兼顾社会各个阶层及群体利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各类利益最大化,并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纷争,使得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得到协调发展。当前中国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完善得出的,并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发生了适度的改变和调整,可以说维护中国大局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做了充足的准备。中国GDP在改革开放之初约为3624亿元,在2016年达到了74.4万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205倍,总量居全球第二,稳居发展中国家第一;截至2016年底,中国居民储蓄率仍居全世界第三,外汇储备量全球第一,当前环境和条件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充裕。根据瑞士IMD颁布的《2016年IMD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香港和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分列全球首位和25位。此外,政府也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服务监管体系作进一步的完善及补充,并着重发挥市场配置特殊作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对外投资的主动性。
(3)中国具有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社会和文化方面优势。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国家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稳定和谐的大局是当前国家最大的政治。中华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来文化包容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以和为贵”和“与邻为善”等思想深入人心,中国在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纠纷时采用沟通和协调等手段,通过外交和对话来解决各种冲突。中国致力于构建人民安居乐业、文化百花齐放的和谐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之外的软实力体现,也是企业对外投资的社会和文化优势。
(4)中国有开展对外投资的技术后发优势。
经过几十多年的发展,在引进外资以及技术的贸易过程中,虽然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并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模仿,中国已从对外投资中学习到大量的先进技术并通过技术改进和革新,在一些高科技方面已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在某些行业技术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处于主动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中国具有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
中国有极其丰富的人才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以及大量的科研院所培育了许多较高素质的人才,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根基。经过多年的引进外资及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学习到了国外大量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具备跨国视角和实战经验的国际化人才。此外,可以利用遍布全球各地的华人获得各种项目信息,进一步为中国企业进入目标国市场提供帮助。(www.xing528.com)
(6)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国际化能力以及国际排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过去30多年发展中,中国制造业以低成本、低价格和大规模产能形成制造品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产能和市场份额。1979—2012年,中国货物出口年均增长20%左右,中国快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据德勤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2016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在政策导向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降低成本、开发资源、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和消除贸易壁垒,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并日益发展成国际化并购的主要力量,2016年,制造业并购项目共有197起,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亮点,在有些并购案例中,资金特别大,大大增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资源配置上的力度,例如,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农药企业瑞士的先正达公司;海尔集团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此外,随着国内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的上涨,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将产业转移到国外投资海外市场,例如,河钢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签署了在南非建设500万吨级的钢厂项目,同时成功收购塞尔维亚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
2.中国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为对外投资提供了新机会
(1)外交战略融合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促进本国企业投资。
外交与对外投资的交融和结合对企业的对外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样,对将对外投资作为推动多方经济合作手段的中国来说,其战略高度也将得到很大的提升。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贸易摩擦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相关方面的政策协助,以使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消除贸易摩擦。到2013年底,已有近20个国家对中国开展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总计近90件,其中美国对中国发起调查共17件。为此,中国投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回避贸易摩擦。
(2)创建“一带一路”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是中国在创立开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不仅加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国家安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加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顺利开展。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通过古“丝绸之路”这一渠道,搭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自身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提出的新的“丝绸之路”,是一个新时期内的合作之路,它能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新局面,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并为世界各地的稳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企业可凭借当前有利的局势,在海陆“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制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新思路,使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3)“自贸区模式”的试点和推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开始了对投资规则的重建。面对可能重建的问题,在新局面下如何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战略,中国政府推出了“自贸区”模式试点,开展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改革,包括税收、金融和贸易等诸多方面。自贸区的设立预示着国家深度的改革开放重新起航。通过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实惠,在人才方面也推出了各种鼓励政策,尤其是集中在企业融资多元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便利化、存款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领域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境外投融资的便利程度和规模,从而使自贸区内企业的投融资成本大大减少。自贸区的改革不仅可以突破政策的限制,还大大简化了对外投资的过程和时间。因此,自贸区模式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新亮点,通过自贸区的实践来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政策,能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大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