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医学和其他传统医学相比,藏医学的一些特色治疗理论有很高的现代应用价值。由于藏医解剖学在古代比较发达[1],所以很多藏医学理论兼具中、西医之长,除了有对器官、组织功能的主观推衍之外,还有一些局部解剖的认知特色。藏医在其优势领域如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理论与中医有很大差异,在治疗方法上与现代医药和中医药相比兼顾更多器官,治疗手段也更多样化。这种对疑难性疾病的特色理论带来的疗效和安全性特点就形成了藏药在特色领域的理论优势。
(1)“黄水病”理论使得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更安全
由于藏族聚居区域的高原寒湿气候、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原因,藏族骨骼肌肉相关疾病多发,大骨节病的发病率具全国之首,风湿类疾病更是多见。藏医学认为风湿类疾病基本属于藏医的“黄水病”范畴,与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的关系密切,在治疗上关注“胃”对“黄水”生成的调节,主张通过“调胃”来治疗风湿类疾病,而不是单纯地抗炎止痛。现代医学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往往采用对胃黏膜、心血管有一定的风险的非甾体类镇痛的化学药[2],中医则多以祛寒除湿、活血通经的中药进行治疗,这类中药久服容易有消化道反应[3],但藏药通过服用“石榴健胃丸”之类的“调胃火”的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疾病[4,5],则没有这种弊端,药性和缓、安全性好,对合并心脏、消化等多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尤其适宜。因此,藏药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上与中医、西医相比有一定的安全性优势。(www.xing528.com)
(2)“隆病”理论使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更多样化、疗效更优
藏医理论认为,“隆”运行于“白脉”之中,主司人体的功能活动。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病变、失眠、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属于“隆病”范畴。藏药治疗“隆病”的处方非常多,约占已上市处方的12%[6],品种资源非常丰富。藏医对神经系统重大疑难病“帕金森病”[7]、阿尔茨海默病(AD)[8,9]脑萎缩[10]等“隆病”,除了口服独特的复方芳香类植物药“八味沉香丸、十一味甘露丸、十五味沉香丸、二十味沉香丸”等“降隆”制剂外,还采用“三果”“五根”等补养保健药物,以及火灸、涂擦、头浴等药械配合的外治方法[11-13]。这些原创性的“隆病”藏药组合内外同治,不仅疗效好,而且使用安全,为上述神经系统疑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有研究发现,藏药口服内调和藏医外治涂擦、热敷配合对神经系统疑难病帕金森病的有效率达到90%,与化学药联合用药的疗效相当,但相比化学药20%~8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优[14,15]。藏药“降隆”的方法治疗失眠,安全性好,有效率达96%[16-19],而同样以安全性见长的中药的有效率则在76%[20,21]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