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比较优势理论

产业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比较优势理论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优势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产业分工和贸易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提出产品在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与国贸易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李嘉图[3]进一步提出了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原则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产业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产业分工和贸易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的相对优势理论以及赫克希尔和俄林(Heckscher 1919,Ohlin 1933)的要素禀赋理论,强调比较优势源于外部条件。随后形成的新要素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等,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内部的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2]

(1)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又称《国富论》)中提出产品在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与国贸易的根本原因。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应致力于生产并出口其在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在此基础上,李嘉图[3](David Ricardo,1817)进一步提出了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原则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赫克希尔(Heckscher,1919)和俄林(Ohlin,1933)[4]则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要素(主要指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拥有状况的差异,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或要素的相对价格决定了产品的相对成本。

(2)现代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www.xing528.com)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各地区可以人为地通过专业化学药习、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创造出比较优势[2]。迪克赛特(Dixit, A.)和斯蒂格利茨(Stigliz, J.)认为专业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出现。他们在1977年发表的《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的多样性》里提出追求规模经济会使厂商生产趋于专业化,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却趋于多样化,为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国际贸易应运而生[5]

克鲁格曼(Krugman,1980)认为在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的前提下,即使资源禀赋相同,由于递增报酬原理,规模经济还是可以引致比较优势。因此,规模收益递增可以解决产品多样化与低成本的矛盾。

杨小凯和博兰(Yang and Borland,1991)则认为,比较优势源自于专业化分工导致的人力资本与知识的积累,即熟能生巧[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