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由气候、岩石、土壤、水、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土地类型的性质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同时又是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地理综合体。由于各个构成要素的地域分异和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程度或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土地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单元。
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土地构成要素与土地类型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区域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区域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征、组合结构等,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土地类型调查是土地资源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和认识区域土地资源基本特征的重要途径。
根据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通过土地类型调查,建立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包含区域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数据,是核心的基础数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建立区域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柱。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着眼于土地对各种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只有全面了解各种土地类型的性质,才能分析评价其对不同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阐明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为农作物布局、宜林地选择、草地规划以及其他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方案。
1.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大致有三种分类: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www.xing528.com)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般土地类型的划分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划分的基本思路是从宏观到局部,由粗略到详细的多级分类过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现行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根据研究目的、区域地形特征及土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制定适合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调查方法。“3S”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动态监测,遥感(RS)作为一种快速获取地面信息的手段,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已经成为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影像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的,遥感(RS)技术能够从中快速地获取土地资源的不同专题信息,GPS的精准定位使遥感获取的土地资源的不同专题信息能够实时准确地导入GIS软件中,快速地更新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依靠GIS强大的分析和处理功能,达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的目的。
3.土地类型调查成果。利用遥感技术完成土地类型调查,建立土地类型数据库。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对土地类型成果数据进行管理。利用GIS强大的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功能,实现土地类型分类的制图和面积统计运算,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