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重功能维度的规定催生了城市空间的异化现象。
前一章介绍的土地利用分类的三种模式均是开放性的体系,可以根据差异化的价值观或规划目标选择不同的维度进行描述、评价或规定。对于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而言,土地利用分类需要包含多重的维度方能反映规划复杂的目标,然而在实践中规划的实施往往倚重于某类维度的规定(如功能的维度或开发强度的维度)作为落实规划目标的工具,并在特定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催生了城市空间的异化现象——如美国传统功能区划导致社会隔离、郊区蔓延、公共空间失落、城乡失衡等问题。针对新的问题,需要重新检讨分类维度的设定,价值观和研究视野的转变将引起一系列具体方法上的变化。
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是近代地理学产生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当人类重新调整人地关系的伦理价值时,城乡规划可以从地理学中汲取有价值的养分。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表活动的特点、差异以及形成特点和差异的原因。而城乡规划是根据人类活动需求的差异以及相互联系,在空间分配上予以“优化”配置。但一直以来,地理学在规划中的应用呈现城乡分野的状态,在城市规划层面,主要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而在乡村规划中,则主要指导农业种植区的划分,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的全景视野一直未能在城乡统筹规划中实现。当城乡规划在空间分配上出现困境时,回顾地理学的思想或许会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1990年代以后,美国新城市主义提出的“横断面规划”便是在这方面的尝试(图4-1)。尽管横断面规划仍在探索阶段,但它提出的城乡视野是当今城乡规划所欠缺的,它重新回到地理学的背景寻找物质形态规划的根基。
地理学从事物现象进行整体把握的思考角度,为解决传统分类维度的局限性提供了参考。
图4-1 横断面规划中的典型的城乡分区模式(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http://www.transect.org/natural_img.html[EB/OL].[2012-12-02]
横断面规划采用整体性的方法从地理景观呈现的横断面形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地理学的最高目标是探查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关于人类居住地以及人地关系更符合逻辑、更有用的知识。地理学一直有从整体考虑问题的传统,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特有的技能。这种思考的角度,即从事物的现象进行整体把握为解决传统分类维度的局限性提供了参考。横断面规划采用整体性的方法从土地利用的现象——地理景观(包含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呈现的横断面形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摆脱了以往对土地利用属性的割裂分析。它汲取了地理学中的横断面思想,以现象学的思考方式直观描述、评价分析和规定城乡空间形态的各种类型,通过横断面分区建立起地方性和特征性的尺度,把土地利用分类的三种模式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范式转变(图4-2)。
图4-2 横断面维度整合土地利用分类的三种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