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用地分类的实证分析研究: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与管理层面的地方性探索

城市用地分类的实证分析研究: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与管理层面的地方性探索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08—2010年间所编制的总体规划,部分城市近期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我国一些代表性城市在2005—2013年间出台的规划标准进行调查。以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的三种模式和多重维度为参考,从总体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以及规划管理层面对城市用地分类的地方性探索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13]Guttenberg A Z.The Language of Planning[M].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3:26-48[14]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15]详见第4章论述。

城市用地分类的实证分析研究: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与管理层面的地方性探索

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08—2010年间所编制的总体规划,部分城市近期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我国一些代表性城市在2005—2013年间出台的规划标准进行调查。以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的三种模式和多重维度为参考,从总体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以及规划管理层面对城市用地分类的地方性探索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

【注释】

[1]杰弗里·马丁.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M].成一农,王雪梅,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4

[2]Akimoto F.The Birth of‘Land Use Planning’in American Urban Planning[J].Planning Perspectives,2009,24(4):475,根据此文,该目标是1945年的美国《加州社区促进发展法》所提出。

[3]参见《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多重控制目标下的用地分类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面向开发控制的城市用地分类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英国用地分类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启示》等。

[4]周剑云,戚冬瑾.我国城市用地分类的困境及改革建议[J].城市规划,2008,32(3):45-49

[5]路易斯·霍普金斯.都市发展——制定计划的逻辑[M].赖世刚,译.台湾:五南出版社,2006:52

[6]也有学者建议把“land use”翻译为“土地使用”,参见(美)菲利普·伯克等编著.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原著第五版)[M].吴志强译制组,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24。作者认为采用“土地使用”或“土地利用”并不影响对原词的理解,从使用习惯考虑,本书采取“土地利用”的翻译。

[7]杨惠.土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0-21

[8]本书在翻译国外文献时,把“land use”主要翻译为“土地利用”,有助于理解“land use”一词在长期动态过程中所包含的丰富属性。

[9]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1

[10]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西方学术经典译丛)[M].蔡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2

[11]Guttenberg A Z.A Multipl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59,25(3):143-150

[12]古滕贝格认为多维属性可以扩充,当新增土地利用维度被辨析并进行分类,可以把它们与其他维度并行排列。美国1994年出台的《基于土地的分类标准(LBCS)》就增加了所有权的维度,见本书第二章2.6.2论述。

[13]Guttenberg A Z.The Language of Planning[M].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3:26-48

[14]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

[15]详见第4章论述。

[16]曹传新.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透视和反思[J].规划师,2002,18(10):58-61

[17]唐劲峰,郑伯红.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修编原则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2):206-207

[18]蒲蔚然,刘骏.关于建立城市用地分类新国标的思考[J].规划师,2008,24(6):9-12

[19]赵民,程遥,汪军.为市场经济下的城乡用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导引[J].城市规划学刊,2011,198(6):4-11

[20]王凯,张菁,徐泽,等.立足统筹,面向转型的用地规划技术规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阐释[J].城市规划,2012,36(4):42-48

[21]程遥,高捷,赵民.多重控制目标下的用地分类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6):3-9

[22]赵佩佩.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研读——兼论其在实际规划中的应用及发展展望[J].规划师,2012,28(2):10-16

[23]戚冬瑾,周剑云.“住改商”与“住禁商”——对土地和建筑物用途转变管理的思考[J].规划师,2006,32(3):66-68

[24]程遥.面向开发控制的城市用地分类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6):10-15

[25]戚冬瑾,周剑云.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用地分类思考[J].城市规划,2012,36(7):60-66

[26]孙晖,梁江.是计划决定,还是市场决定——谈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原则[J].城市规划,2002(7):14-18

[27]邹兵,吴晓莉.也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设施用地分类的原则——兼与孙晖、梁江两位老师商榷[J].城市规划,2002(11):80-85

[28]徐颖,李新阳.关于重构我国公共设施用地分类的思路探讨[J].城市规划,2012,36(4):61-68

[29]吕冬敏,王兴平.市场经济体制下服务业用地分类原则探讨——兼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J].现代城市研究,2012(10):82-87

[30]徐明尧,汤晋.关于改进我国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思考[J].规划师,2008,24(12):109-113

[31]周扬,王红扬,冯建喜,等.试论城乡统筹下的都市区城乡用地分类[J].现代城市研究,2010(7):72-79

[32]王人潮.试论土地分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生命科学版),2002,28(4):355-361(www.xing528.com)

[33]林培,刘黎明,孙丹峰.关于建立我国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制图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1):28-38

[34]刘平辉,郝晋珉.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新模式——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结构而进行划分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1):16-26

[35]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确定了“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等概念和规范。

[36]欧名豪.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111-115

[37]林坚.土地用途管制:从“二维”迈向“四维”——来自国际经验的启示[J].中国土地,2014(3):22-24

[38]罗罡辉,李贵才,仝德.土地用途管制调整与权益主体行为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27(3):8-14

[39]杨惠,熊晖.土地用途管制权的正当性求解——小产权房引发的宪政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1-105

[40]万江.土地用途管制下的开发权交易— —基于指标流转实践的分析[J].现代法学,2012,34(5):185-193

[41]顾翠红,魏清泉.香港的用地分类与规划控制[J].经济地理,2007,27(1):149-152

[42]宣莹.做狐狸还是做刺猬?——香港法定图则土地用途分类与中国大陆城市用地分类体系比较研究[J].规划师,2008,24(6):53-56

[43]徐颖.日本用地分类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6):22-29

[44]周轶男,华晨.内外、上下与刚柔——中日城市用地分类比较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1):82-87

[45]李恒.美国区划发展历史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2):208-223

[46]田莉.美国区划的尴尬[J].城市规划汇刊,2004(4):58-60

[47]杨军.美国五个城市现行区划法规内容的比较研究[J].规划师,2005(9):14-18

[48]程明华.芝加哥区划法的实施历程及对我国法定规划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9(3):72-77

[49]张宏伟.美国地方政府对区划法的修改[J].城市规划学刊,2010(4):52-60

[50]侯丽.美国“新”区划政策的评介[J].城市规划学刊,2005(3):36-42

[51]阿尔伯斯.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概论[M].吴唯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

[52]高捷.英国用地分类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6):16-21

[53]戚冬瑾.英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经验与启示[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54]Lovejoy P S.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d Classification[J].The Journal of Land&Public Utility Economics,1925,1(2):160-175

[55]Lynch K,Rodwin L.A Theory of Urban For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58,24(4):201-214

[56]Sparks R.The Case for a Uniform Land Use Classific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58,24(3):174-178

[57]Mitchell R B,Rapkin C.Urban Traffic—A Function of Land Us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

[58]Rannells J.The Core of the City[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6

[59]Guttenberg A Z.Multidimensional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How It Evolved:Reflections on a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Urban Planning[J].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2002,1(4):311-324

[60]Guttenberg A Z.A Multipl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59,25(3):143-150

[61]Guttenberg A Z.New Directions i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1965)[M]//Guttenberg A Z.The Language of Planning.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3

[62]Guttenberg A Z.Multidimensional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How It Evolved:Reflections on a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Urban Planning[J].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2002,1(4):311-324

[63]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Land Base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LBCS)[EB/OL].[2012-12-01].http://www.planning.org/lbcs/standards/

[64]见P24②、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