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企治理指导初见成效:科学决策与风险控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国企治理指导初见成效:科学决策与风险控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以来,国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截至目前,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初见成效:分权制衡机制初步形成;决策更加科学,决策质量明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国有资产监管方式转变。目前国资委具有监管和股东的双重职能,前者是共性化的,而后者要求更多的个性化。

国企治理指导初见成效:科学决策与风险控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6号)以来,国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截至目前,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初见成效:分权制衡机制初步形成;决策更加科学,决策质量明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国有资产监管方式转变。

(一)分权制衡机制初步形成。以前企业决策、执行、监督是同一拨人,缺乏有效制衡。建立董事会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权中决策权与执行权,董事会负责决策,经理层负责执行,监事会负责监督,同时党组织积极发挥参与决策、带头执行、保证监督等作用,制衡机制初步形成。董事会构成上,外部董事占多数,相对独立客观超脱,对内部人形成制衡,一定程度解决了一把手权力过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二)决策更加科学,决策质量明显提高。未建董事会前,企业决策基本看一把手脸色。一把手强的,一把手想干什么干什么,一把手弱的,副手想干什么干什么。议案准备差不多就行。建董事会后,决策过程中,董事会成员地位平等、一人一票,外部董事是出资人派的,不必看董事长、总经理脸色,能够相对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较好解决了一言堂、拍脑袋决策等问题。外部董事配备上各有专长、经验互补,给企业决策带来多元视角。实践中很多企业议案被否决。

(三)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以前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盲目投资、扩张,像刹车系统不好的车。建立董事会后,外部董事十分关注风险,注意从不同角度揭示风险,在决策过程中,注重同步识别风险、同步分析风险、同步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初步形成了重大决策的安全阀。董事会加强与监事会、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风险状况,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协同作用,战略投资委员会重点负责事前风险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重点负责事中和事后控制。(www.xing528.com)

(四)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董事会建设为契机,优化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董事从不同角度提问、质疑,对经理层压力很大,压力逐级传递,对董事会决策项目认真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升了集团管控能力,压缩了管理层级,推动集团子公司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五)促进了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的转变。目前国资委具有监管和股东的双重职能,前者是共性化的,而后者要求更多的个性化。面对众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中央企业,国资委能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共性化的外部监管,但客观上要求国资委对具体企业应实施个性化管控,不能“一刀切”。建立董事会后,国资委需将履行出资人职责重点放在对董事会的管理上,董事会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引入行业对标模式,查找短板,普遍增加了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经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经理层副职之间的分配系数拉开了差距,对经理人员的考核明显贴近了企业实际,更好地发挥了考核、薪酬的导向作用,实现了董事会对企业的个性化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