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资源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必须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能级、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产业和产品创新能力等举措。浙江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引领,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在浙商企业的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价值创造,特别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坚持增量的价值创造,敢于进入无人区,不满足于“分蛋糕”,而是想办法“做新蛋糕”。很多浙江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从模仿到引领的历程。创新是在一定的技术积累上进行的,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资源的获取和积累。
以雄踞2019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2]榜首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本书第五章已有介绍)。李书福为了实现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个人精品车”的转型,为了强化吉利的技术能力,于2010年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沃尔沃是瑞典著名汽车品牌,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始终以“关注人身安全”为准则,“品质、安全、环保”的核心价值铸就了其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信任,被评为全球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的全过程,在尖端科研领域有诸多创新性研究,其无人驾驶技术处于汽车行业的前列。收购沃尔沃轿车是吉利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同时也体现了浙江民营汽车企业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发起冲击的决心。通过这次收购,吉利获得了沃尔沃10900多项专利、10个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产品平台,两大车厂约56万辆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设施、1家发动机公司及3家零部件公司、整车的关键零部件开发独立数据库及3800名高素质科研人才的研发体系和能力,以及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25个销售服务网点。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之后,为了加快两个公司资源的融合,同时开发属于吉利自己的产品平台,实现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竞争优势,在“着眼世界、欧洲设计、中国先行”的方针指导下,于2013年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并基于收购后的技术积累及发展,于2016年推出吉利的中高端品牌——领克。这一品牌介于沃尔沃和吉利品牌之间,是收购沃尔沃之后实现协同效应的成果,新品牌的建立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实现双赢的典范。领克的诞生是吉利汽车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浙江民营企业家以长期主义为导向和高瞻远瞩的体现。领克既继承了沃尔沃汽车安全的优点,又实现了互联网公司互通的优点。“生而全球、开放互联”的领克汽车首款产品的问世,是吉利向合资汽车企业发起的冲击,也是浙江民营汽车企业谋求转型、对标中高端市场合资品牌、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实践探索。
(2)市场资源
浙商全球化进程中的跨国决策,是在不断地发展知识与提升市场承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国际化网络中,市场知识既可以产生自经验学习,也可以产生于企业关系网络中的交换。市场知识不仅来自公司自身的活动,也来自网络中合作伙伴的活动。因此,通过合资或收购股权的方式构建合作网络对于企业获取市场资源有重要作用。
以位列2019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名单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科技”)为例。巨星科技是一家智能装备企业,专业从事手动工具、激光产品、智能工具、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国内手动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巨星科技关于国际市场的描述为“加强国际产业并购整合,打造高科技智能化的国际型公司”。从2010年开始,巨星科技先后完成了对Goldblatt、Pony、PT激光、Arrow、Lista等多个品牌的收购,获取了在国外的品牌资源、营销渠道资源及相关技术资源。(www.xing528.com)
2018年7月1日,巨星科技以1.845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12亿元)的交易价格,完成对Lista Holding AG 100%股权的收购。Lista是1929年由Lista家族创办,产品包括零配件柜、工具柜、自动化仓储设备、全系列专业级和工业级储物设备等,是全球领先的工作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制造商,是欧洲专业工作存储解决方案的第一品牌。在欧洲有瑞士、德国、意大利三个生产基地,且拥有广泛的优质客户资源。它的客户多为大众熟知的高端品牌,包括欧洲知名汽车公司如戴姆勒奔驰、大众、宝马,主流航空公司和飞机公司如空客、荷兰皇家航空、德国航空,高端工业级客户如BOSCH和ABB,欧洲顶尖奢侈品牌如百达翡丽、卡地亚、路易斯威登,欧洲知名金融机构和博物馆如瑞士信贷和大英博物馆等。Lista的品牌影响力在欧洲深入人心,并拥有完整的欧洲分销服务体系和出色的产品制造能力,是目前极少数依然坚持欧洲制造的欧洲品牌。通过这一收购,巨星科技获得了在欧洲深入人心的高端品牌资源和较完整的营销渠道资源。
(3)国际化人力资源
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型全球化的标志,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也给浙商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在浙商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和人才的流动是双向的,对打造企业和国家品牌、建设软实力尤其重要。“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本是创新的重要投入要素,企业能在所处行业里吸引到多少顶尖的高手,决定了企业能在行业里走多远。
对于相当数量的浙江民营跨国公司而言,跨国经营的突出挑战之一是“团队成员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工作经验”。浙江本土跨国民营企业对于人才国际化的路径已经有较高共识,面对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浙商企业在走向全球市场时,需要注重国际化人才识别、培养和储备,注重跨文化领导力与敬业度管理,培养国际化人才后备梯队,提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全球化竞争力。同时,也要关注本土化能力。一家合格的“全球性本土公司”应该具备的属性包括:善于取长补短;为员工提供薪酬及职业发展机会;具有国际化视角的市场专家团队;熟谙不同国家文化;注重合规性,更具备公关能力。
连续两年位列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名单的华立集团在获取海外人力资源方面,已经摸索出路径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华立集团原总裁肖琪经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华立海外投资(并购)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一是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储备、培训和锻炼;二是标的公司(海外公司)管理人员到中国的学习、培训;三是对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差异、企业文化的整理总结,供标的公司管理层参考和学习;四是中方(有华人血统)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参与标的公司的管理;五是制定适合当地的薪酬体系和考核体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整个大背景体系下,浙江民企要走向全球,既要引进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也要培养真正的多元化综合性人才,即“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内外部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既能够响应国家政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和技术服务输出,也可以为浙商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和资源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