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后发和来源劣势在国际化场景下的挑战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后发和来源劣势在国际化场景下的挑战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化场景下,后发者劣势不仅仅体现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的企业特有优势方面,也同时体现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验和全球知识方面的相对薄弱方面。与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相比,新兴市场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特别是去发达国家投资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与挑战:可能是外来者劣势、后来者劣势、来源国劣势的叠加,使传统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乌普萨拉理论难以解释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现象。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后发和来源劣势在国际化场景下的挑战

(1)后发者劣势(Liability of latecomer)

“后发者”(Latecomer)一词由经济史学家Gerschenk ron在1962年首次提出。后发者劣势主要是相较于在位者而言,这些在位者已经熟悉了市场和市场规则,拥有了稳固的品牌形象、合作伙伴和客户关系,优先占据了关键资源(地点、人才、融资渠道等),那么作为后发者要与其展开竞争,就面临重重困难,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成本,包括经验学习、内部管理系统建立、外部社会关系构建以及改变消费者偏好等。

在国际化场景下,后发者劣势不仅仅体现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的企业特有优势方面,也同时体现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验和全球知识方面的相对薄弱方面。OLI模型强调为了克服外来者劣势,跨国公司需要具备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即企业特有优势。这种企业特有优势应当是与区位无关的,即能够有效地跨国转移才能保证海外子公司利用这种企业特有优势来克服外来者劣势。在后发者劣势之下,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本身相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而言,在企业特有优势方面就具备不足,因为后者具有先发优势;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相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验和全球知识方面也同样呈现出不足。

(2)来源国劣势(Liability of origin)(www.xing528.com)

对于新兴市场跨国公司而言,在国际化进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外来者劣势已经不足以解释其国际化进程中遭遇的挑战,更大的挑战来自东道国对特定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标签”界定。Bartlett,Ghoshal(2000)指出,来自新兴市场的企业由于缺乏国际经验,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容易过分自信而忽略外部环境中的风险,从而导致对外投资的失败,他们开创性地用“来源国劣势”一词描述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其源泉是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来源国或区域的歧视和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通常是由“代表性产品、国家特性、经济与政治背景、历史以及传统等变数所造成”的(Bartlett,Ghoshal,2000),包括负面国家形象、产品形象。当这些负面的形象施加于企业身上,不利于企业在东道国的发展,由此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就构成了企业要承受的来源国劣势(Johanson,Vahlne,1977;Johanson,Vahlne,2009)。来源国劣势会给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带来严重的“合法性赤字”,在其国际化进程中起到阻碍作用。

与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相比,新兴市场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特别是去发达国家投资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与挑战:可能是外来者劣势、后来者劣势、来源国劣势的叠加,使传统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乌普萨拉理论难以解释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