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亚洲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总体呈下行趋势。分区域来看,东亚和南亚地区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不断走低,中亚地区通货膨胀率则呈快速上升而后下降然后再上升态势,西亚地区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上半年快速下降,但在2020年下半年又快速回升。总体来看,中亚、西亚以及南亚地区部分经济体仍保持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东亚地区各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总体处于低位,通货膨胀压力较小(见图1.3)。
图1.3 2019—2020年亚洲不同地区通货膨胀率
注:东亚未包括柬埔寨、朝鲜、东帝汶;南亚未包括阿富汗、不丹、马尔代夫;中亚未包括土库曼斯坦;西亚未包括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也门。
资料来源:CEIC,2021年2月。
部分亚洲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出现上涨。由于货币贬值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黎巴嫩和伊朗两国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出现大幅上涨。2020年10月,黎巴嫩通货膨胀率飙升至136.8%,而2019年12月该国通货膨胀率只有7%。2020年上半年,伊朗通货膨胀率在2019年的高位基础上有所下降,到2020年4月下降至19.8%,但随后不断回升,到2020年11月重新升至46.4%,12月仍有44.8%。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吉尔吉斯斯坦延续了2019年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的趋势,2020年12月达到9.7%,相比2019年同期上升6.6个百分点。哈萨克斯坦的情形与吉尔吉斯斯坦类似,2020年12月通货膨胀率升至7.5%,相比2019年12月上升2.1个百分点。2020年前10月,土耳其通货膨胀率维持在12%左右,但11月和12月分别上升至14%以上,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部分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虽然不大,但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出现一定的上升趋势,需要引起注意。进入2020年,沙特阿拉伯通货膨胀率由负转正,并不断回升,2020年8月上升至6.2%,此后有所回落,但12月依然有5.3%。菲律宾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下半年也有所回升,2020年12月达到3.5%。(www.xing528.com)
部分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大部分月份印度通货膨胀率均超过印度央行设定的6%通货膨胀目标上限,特别是2020年10月印度通货膨胀率达到7.6%,创下6年来的最高水平,不过,2020年12月降至4.6%,通货膨胀压力稍微降低。巴基斯坦通货膨胀率虽然从2020年1月的14.6%下降到12月的8%,但是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斯里兰卡情形与巴基斯坦类似,虽然2020年通货膨胀率总体走低,但2020年12月依然在4.6%。
多数经济体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中国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在1月达到相对高点(5.4%)之后便逐步下降,2020年11月消费物价指数甚至同比下降0.5%,创下近11年来的新低,2020年12月重新升至0.2%,全年通货膨胀率为2.5%,相比2019年回落0.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仅为0.8%,相比2019年回落0.8个百分点。越南通货膨胀率走势与中国情况类似,从2020年1月的6.4%下降至2020年12月的0.2%。从2020年4月开始,印度尼西亚通货膨胀率逐步下降,到2020年8月下降至1.3%,不过此后有所回升,2020年12月为1.7%,总体仍处于低位。2020年,韩国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低位,2020年5月,其消费物价指数甚至同比下降0.3%,此后价格指数虽有所回升,但2020年12月同比增长也仅为0.5%。
部分亚洲经济体则陷入通货紧缩。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在2019年底和2020年曾有短暂回升,但此后逐步回落,2020年10月日本再次陷入通货紧缩状态,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0.4%,2020年12月进一步扩大至-1.2%,创下2010年5月以来新低,而其核心通货膨胀率从2020年4月开始一直保持在零或负值。东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西亚的巴林、以色列、阿曼、巴勒斯坦等经济体也从2019年底或2020年初陷入通货紧缩。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等继续维持通货紧缩状态,2020年有所加剧。
新冠肺炎疫情从两方面对亚洲经济体通货膨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疫情以及相应采取的防控措施造成经济活动减弱,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与此同时,疫情大流行也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造成消费和投资低迷,这些都会在短期内给总需求带来极大冲击,从而推动价格走低。疫情也造成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跌。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4月,该指数同比下跌32%,而3月和5月同比下跌也分别达到21.8%和24.2%,此后有所好转,但直到2020年11月,该指数同比仍下跌1.6%。[14]这些成为拉动亚洲经济体价格指数走低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疫情引发的边境封锁和社会隔离影响某些商品的供给,从而造成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特别是在医疗用品和食品方面。例如,在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医用口罩的价格上涨了200%。[15]食品价格也出现类似情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出现明显下滑,国际运输受阻,食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起,全球食品价格不断上涨,2020年10月至12月,食品价格同比增长均超过6%。由于食品在消费品篮子中的权重较大,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影响更大。如2020年10月,印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1%,为9个月以来最高,造成印度通货膨胀率在当月达到7.6%的高点。此外,疫情进一步加剧亚洲经济体货币贬值,造成部分经济体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例如,尽管国内需求疲弱,但本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大幅下跌,使得土耳其通货膨胀率依然处于高位。受疫情、经济危机以及2020年8月首都爆炸等多重事件影响,黎巴嫩里拉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由于该国对食品、燃料和医疗用品等必需品严重依赖进口,本国货币的急剧贬值导致其消费价格大幅上涨。[16]
2021 年亚洲经济体通货膨胀率预计会有所上升,个别经济体通货膨胀风险增大。虽然疫情将继续对亚洲经济体经济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但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速在2021年大概率将会有所反弹,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恢复,这将会带动物价的上涨。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因素也可能会在未来加剧亚洲和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一是疫情造成各经济体公共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可能加剧财政赤字货币化风险。二是在疫情冲击下,各经济体纷纷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充裕,可能在未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