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1764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
由于机器的使用、生产效率的提高,纺织品的价格下降到工业革命前的四分之一。在金本位的情况下,纺织品的价格下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意味着原来买一件衣服的钱现在买两件衣服还有余。纺织品的产量随着销量的上升而上升,同时纺织品的成本由于机器的使用而大幅下降,由此提升了利润率,促使资本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形成了经济增长。
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并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每一次生产率的提升,在原先的价格水平下,都意味着利润率的上升。随着利润率的上升,资本投入不断扩大,从而形成经济增长。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拖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生产方式的革命在1819年左右就达到了它的第一次市场经济的过热阶段,并且由于投资多于各种制度决定的市场产出总量的限定,利润率的下降又使得资本不再进入市场。(www.xing528.com)
从1819年开始,利润率已经开始下降,这使得资本家不敢投资,资本的利润源源不断地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1819年为360万英镑,1820年为820万英镑,1821年为1 120万英镑,1822年为1 010万英镑,1823年为1 270万英镑。用这些钱作为本金,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对外国认购了一共4 897万英镑公债,这些钱流入了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英国输往中南美洲的棉纺织品从1824年的150万英镑,激增至1825年的395万英镑。出口猛增一方面刺激生产和投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则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再一次使供给严重超过需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利润率下降到了引发经济衰退的程度。资本开始撤出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风向标的股票市场猛烈下跌,到1826年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1 400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
1825年年底,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1824—1826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的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减少了23%。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1825年的经济危机,形成了经济周期。在整个经济周期的过程中,利润率由低到高,推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然后利润率开始下降直到低于最低临界利润率,迫使资本退出市场形成经济危机。这样的过程此后一直在市场经济中重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周期。经济周期虽然发生了很多次,但是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经济周期都符合公式,没有例外:
(1)Y=[A(X-Xm)+1]BZ
(2)Xm=C/Z
在上面的公式(1)和(2)中,Y是产出;X是利润率;Z是各种制度;Xm是最小临界利润率;A,B和C都是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