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在上海、北京等地发展较早,且特色鲜明、创新性强。夏龙平系统地研究了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特点、经验以及发展对策等,指出其具有以下的新趋势和特点:一是充分体现复合功能的都市农业;二是都市现代农业的产业链,结合比较密切;三是强化都市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四是注重做好都市农业产业与市场的对接[19]。李伟书等分析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概况,主要是从农业布局、农业基础、农业产业体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北京随着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服务功能更为重要[20]。曾艳研究指出广州都市现代农业整体正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已实现城郊型农业逐步发展转变为现代农业[21]。张华颖系统地分析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天津传统的城郊型农业已经得到转变,这正是得益于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也不断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22]。
1.3.2 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研究
何志文等对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并对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分类,他主要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示范区进行划分[23]。俞菊生等对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名称、内涵、规模、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划分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等类型[24]。李瑾认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模式比较多,但最有效的模式是都市农业科技园区,这也是农业科技与郊区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切入点[25]。黄冲平等论证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指出运作机制的创新非常重要,特别是管理模式、投融资等机制的创新,这是发展成功的关键[26]。张浩提出农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不足是目前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所缺乏的,在创新环境、激励机制和农业技术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非常有必要[27]。
1.3.3 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研究
关于都市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区位论。这是19世纪初,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研究提出的,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起重要指导作用。该理论主要是阐述城市外围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分布模式,以实现单位土地利润最大化。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该理论是立足于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指出只有通过产业调整,才能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需求。三是投入产出理论。该理论指出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是协调发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是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发展都市农业是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五是外部性理论。该理论强调都市农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主要手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营造好的环境,加大投资的力度。六是城市发展与规划理论。该理论认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只有进一步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够实现城乡经济、产业、劳动力等的融合[28]。以上理论为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www.xing528.com)
1.3.4 都市现代农业机制研究
毛科军认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转变。在农业经营主体上,实现由分散农户向集中组织转变,着力向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等组织转变;在农产品产销体系上,由多环节、多渠道向以直供直销为主转变;在农业资源配置上,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市场资源配置为主、政府调控为辅转变[29]。张华指出,成都市的实践证明高效的都市农业投入机制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有力保障,需要建立有关机制,主要包括“大设施农业”投入、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等机制[30]。于战平认为,我国应注意完善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主要是稳定的多层次、多元化农产品产销体系和促进农产品产销零距离对接等经验做法[31]。王慧敏等通过分析北京农学院完善创新机制,构建农业推广新体系,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推”有机结合,为地方院校拓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职能[32]。周培等对都市现代农业的特征进行界定,主要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这四个维度分别是空间、功能、结构和模式,并得出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靠技术进步,这是十分重要、可持续的手段[33]。
1.3.5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谢新松研究美国、荷兰、法国、日本等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的历程及经验启示,总结得出都市农业的发展要与城市的发展定位相融合以及都市农业的发展要走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道路等两点重要启示[34]。董卫对日本、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都市农业的发展历程展开系统研究,特别是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日本都市农业形成期、衰退期、多功能性认识期背景,以及都市农业新动态、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经济效益[35]。张康健研究指出国外依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在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三种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很具有代表性,也有相应的地域作为代表,即偏重生态和社会功能发展模式(主要以西欧发达城市为代表),偏重经济和生态功能发展模式(主要以美国的波士顿一带为代表),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发展模式(主要以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36]。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都市现代农业进行全面的有益探讨,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但是都市现代农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资源禀赋与市场条件千差万别,合适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也不一而同。因此,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闽侯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闽侯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独特资源、产业基础与市场条件,探索适合闽侯县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提炼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闽侯经验,这对闽侯县和其他地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