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块链+保险:发展前景和应用场景概述

区块链+保险:发展前景和应用场景概述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显示,全球正在进行的“区块链+”探索中,与“区块链+保险”相关的场景探索占了20%。具体来说,在国内“区块链+保险”的应用类别分为三种。我们先从发达国家的“区块链+”保险用例谈起。当然,区块链保险平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对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需要经济建模、财务建模和商业用例来说明。

区块链+保险:发展前景和应用场景概述

保险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风险是对未来不确定性或者损失可能性的衡量,一般来说,有风险大小、风险波动性和风险频率这三点来丈量风险值。普通人时时刻刻面临着生命、财产、信誉等方面的风险,而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以是风险自留,也可以是风险转移。很显然,风险转移一般诉诸保险公司保险人,可以做专业性的风险管理。我们可以说,保险公司的任务就是对风险资产进行管理与定价,为了被保险人未来安全保障或收益保障,收取一定的风险管理费。如果被保险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保险公司可以依据保险合同进行赔偿或者给付。而如果出事的概率大,保险公司会相应地调高保险费率;如果出事的概率很大,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不予受理即拒保。

保险行业交易的主要产品是风险,保险就是对风险进行定价。数据对于保险来说显得相当重要,但是这些数据具有海量化、分散化、孤岛化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数据不仅在各行各业的投保人之间大量分散,而且各个保险机构之间的数据也是分散的,因此把这些数据挖掘出来,整合成有效数据,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小数据处理的成本,这些痛点就成为保险公司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天花板。并且这些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泄露,作为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竟然不能管理自己的这些风险。具体来说,保险公司目前面临的痛点包括:面对巨灾险、农业险这些理赔金额较大,损失很频繁也很集中的领域,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再保险和重复保险来进行联合承保,但是这就造成了业务衔接和数据共享中的不透明问题,以及客户的关键数据泄露的问题;保险公司与汽车险、健康险等业务的接口管理,对信息的获取和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保险公司需要在这上面投入的成本逐渐挤占了核心业务的资源。

数据显示,全球正在进行的“区块链+”探索中,与“区块链+保险”相关的场景探索占了20%。简单来说,区块链可以利用共识算法验证投保人和保险标的数据,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理赔业务,利用底层密码学来保证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更可以促使保险产品在时间性上面更具灵活度,使得长短期产品交织提供更多保险场景的可能。而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库使得人寿保险公司能够迅速评价人的健康状况而对健康险进行快速精准定价,车险、设备险、仓库险、不动产险等财产险种也可以如法炮制。随着IT巨头腾讯、IBM、ORACLE、微软等都在积极部署区块链,全球半数以上的保险公司都已经认识到了区块链在保险行业未来的重要性。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也都开始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具体来说,在国内“区块链+保险”的应用类别分为三种。

(1)使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使航班延误险、失业保险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保险契约触发。

(2)利用区块链在再保险、共同保险和重复保险领域,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尤其是在保险清结算领域这一点最为突出。区块链在证券行业的清结算环节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众所周知,不用赘述,在保险行业的清结算上的优势也是类似的。

(3)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保险标的的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尤其是在农业保险领域,对于农产品的生长状态可以实时了解,在航运保险领域,区块链对于货品的班轮航次、航运状态、经停港口、中转仓库的环境、货品转手的次数等信息都可以实时了解。

我们先从发达国家的“区块链+”保险用例谈起。截至2018年年初有以下动态值得关注。

区块链保险联盟B3i成立于2016年10月,联盟成员包括美国再保险集团、Liberty Mutual保险公司、汉诺威保险公司、SCOR、杰勒拉利保险集团、瑞士苏黎世保险集团、瑞士再保险集团、慕尼黑保险集团、安联保险集团等。这一平台将全球几大保险集团连接到链上,力图使用已经成熟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提高联合承保和精准理赔的服务能力,提高对保险资金的有效管理能力。B3i在2016年10月组建以来,国内听到的新闻很少,不过在2017年8月,据报道B3i公布了其保险区块链的又一个核心的技术细节Codex 1,这是一个提高巨灾再保险自动化程度的智能合约的核心组件,有了它,日后的再保险经纪人的工作就少了很多。因为“经纪人的职责就是从不同的参与方中收集意见资料,记录好后再传递给下一环节,这当然是没有必要的”[1]。根据保险法当中对于保险主体的分类,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保险公估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都是属于保险关系人。其中,保险经纪主要是为保险公司服务的,保险代理主要是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服务的。区块链出现以后,除了保险经纪公司以外,保险公估和保险代理也可以放到链上。而利用智能合约对投保人和保险标的的基本情况,结合未来发生损失的情况进行建模,可以很快地算出合理的风险评分进而得出保险费率和理赔率。当然,区块链保险平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对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需要经济建模、财务建模和商业用例来说明。

而John Hancock在2016年4月以前就提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整合现代保险行业的方案,他们联合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公司的超前思维实验室,建立了一个区块链实验室,并于2015年就已经在做区块链的保险场景实验了。在这个实验平台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类似地把它理解成国外在保险领域较早的区块链沙盒试验,保险领域涵盖了人寿保险、养老金投资、401(k)计划、老年护理保险、教育储蓄,以及其他形式的商业保险

在国内,区块链保险发展的情况又如何呢?区块链保险实验室是截至2018年年初中国国内级别最高的区块链保险研究和服务机构,2016年7月由易安保险、火币网、慕尼黑再保险、千方集团、新发展资本等保险再保险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是对保险行业的革新,使得客户选择的面大大拓宽,也使得保险产品的品种多样化,给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渠道和便利性。互联网保险相对于传统保险来说提高了保险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使得保险主体的利润空间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对于投保人理赔的满意程度。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在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同时作为理财的一种选择手段,自身也潜藏着风险。互联网保险过渡到区块链保险是大势所趋,区块链使得互联网保险的应用更加“场景化”,对互联网保险能够承保保险标的的风险却不能承保自身风险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

此前,由万向控股、厦门国际金融技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包商银行营口银行等共同组建的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于2016年1月初就宣布成立。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英文简称CBRA,其初衷是研究金融区块链下的应用场景如何更好地合规、标准化运作和风险控制的问题。由中科院金融研究所杨涛暂时担任CBRA的第一届主任。值得关注的是,CBRA的参与方都是GSF100内部成员,即全球金融共享100人论坛成员。这些参与方在各自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均具有最专业的知识、较丰富的项目经历,同时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渠道经验。杨涛认为,目前CBRA发展包括保险在内的区块链金融,有四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规则问题。区块链的规则是民主,但线下长期形成的信任互助关系也要派上用场,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区块链金融运作的最大效力,是值得探究的。其余几点从略。CBRA从2016年年初成立以来,一直运作到2018年概括起来做了这样几件大事:围绕金融科技方面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特别是保险等在内的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从理论到政策再到实践的落地的跟踪考察;知识普及;政策咨询等。

水滴互助是中国一个金融科技公司,2016年5月它宣布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对保险互助行业进行改造。“水滴”这一名称的灵感应该是借鉴了刘慈欣的著名科幻著作《三体》里面的“水滴”飞行器。2016年伊始水滴互助获得了5000万元的天使融资,资方为真格基金、IDG和美团-大众点评。其中真格基金的投资方代表为徐小平,同时他也是新东方集团联合创始人,声称投资水滴互助“我们投资的是一种情怀”;IDG中国的投资方代表为熊晓鸽;美团-大众点评的投资方代表为CEO王兴。水滴互助在前期主攻的方向一度是区块链在医疗互助保险方面的应用,瞄准的保险标的人群是可能罹患重大疾病的社群民众,认为这一块可以通过保险互助的形式来解决传统医疗保险触及不到位的问题。而保险互助本质上是“保险+股份制”,保险基金既可以作为理赔的来源,也是参股的股份,每一个接受互助的用户都有一份。

2016年3月,阳光保险集团推出了“阳光贝”保险产品,这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险积分理财产品,是国内比较早的尝试推出区块链积分商用场景的项目,它不仅可以用在保险行业中,也可以为其他理财场景提供服务。2016年7月,阳光保险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推出了名为“飞常惠”的产品,这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针对航空延误险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这款产品借助布比区块链的逻辑框架进行发布,特点是“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克服区域性障碍,更方便航空延误险的个性化定价。众所周知,航空延误险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保险品种,但在航空延误险的理赔方面引起纠纷也是极难避免的。这使得有超过一半数量的航空延误事件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在我国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在国外也如此。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英国因为航班延误没有向对应的航空公司申请航空延误险理赔的乘客人次占当年所有航空乘客人次的62.5%。“飞常惠”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体系,只要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满足条件,就可以自动触发系统进入合理理赔支付的程序,整个过程是没必要像过去那样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主动申请理赔和保险人(保险公司)不断地对理赔金额进行人工查勘定损、比准,甚至还会产生一些纠纷。智能合约根据航班延误的时间和班次自动触发理赔支付,可以从技术上保证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账户余额是一点一点增加的,最大限度安抚了受损乘客。但是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机制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目前(2018年)国内民众互联网保险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使用区块链保险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使用B2B2C模式的互助保险平台开了国内保险行业的先河。斑马社涉及的行业很多,护士保洁、旅游、租车等平台都以垂直行业的身份加入了斑马社的合作伙伴当中。2018年的运行表明,斑马社正在采取类似PE的形式完善区块链保险的资金募集渠道。利用区块链账本的广泛参与性、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有望最大限度降低互助保险资金募集的成本。2016年,国内的风投企业陶石资本、峰谷资本给斑马社贡献了近500万元的天使投资。

2016年4月,中国平安集团宣布加入R3全球区块链联盟项目的保险领域子项目。我们知道平安集团在保险领域有非常强大的传统优势,2016年5月平安集团加入R3,即成为中国首个加盟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的机构。此前在2016年年初,R3共吸引了全球42家顶级金融机构的加盟。利用其平台的区块链技术优势,平安集团在传统业务保险和开拓性业务银行、互联网金融、投资等领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平安集团在2015年12月成立了壹账通子公司,壹账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平台及金融应用等五大核心科技,截至2018年,已为包括500多家银行在内的近3000家金融机构提供了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在2018年7月6日,平安金融壹账通、平安区块链研究院和深圳中小银行互金联盟联合举办的会议上,平安方面表示,平安金融壹账通引入区块链技术对于完善供应链金融4.0有着显著帮助,在初期主要是借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集体维护、透明账簿等特性进行风控和合规处理,在后期其用途将进一步地延伸。据预测,2020年全国的供应链金融这一块的市场潜量将达到18万亿元,区块链的适时加入为供应链金融第四级火箭点火提供了可靠的方案。截至2018年,壹账通区块链在金融、房产、汽车、医疗、基建、环保这些领域都有成功的应用场景。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年初,金融壹账通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产品——壹账链,作为壹账链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补充性产品和突破性方案,壹账链重点解决此前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项目运作中存在的吞吐量效率、隐私保护和部署管理三大难点问题。在监管方面,壹账链作为联盟链可通过为监管节点(通常是供应链金融的监管部门)提供高权限密钥,打造数据更全面、方式更透明、保护隐私、提高效率的监管环境。(www.xing528.com)

此外,平安集团还拥有平安区块链研究院。

PICC(中国人保财险)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做财险理财产品的保险公司,自然在“区块链+”保险场景的开发进程中也不会甘于落后。事实上,PICC在2017年年中就隆重推出了其旗下的区块链保险产品——人保V盟,其初衷是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在移动端通过保险场景实现赚钱的交易生态。人保V盟是一个联盟链,并发放一种数字货币——V保豆,此代币在人保V盟构建的区块链微店联盟生态中交易使用,每一个链上节点通过在自己的微店中销售某款保险产品,来获得一定的V豆奖励。V豆可以抵扣在PICC中实际投保的产品保费,而V豆其他的使用业务也正在开发当中。PICC打造的这一产品实质上是为建立一个区块链全产业链的数字资产的行业生态做准备,目前数字资产管理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另外,根据《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一书中的说法,PICC也正在车联网上进行理赔体系的革新和优化,一旦这一技术成熟,可以为现今的车辆理赔业务节省至少50%的成本,这对于整个车辆理赔业务的生态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当中,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无疑将是中流砥柱性质的。[2]

众安科技也是国内较早布局区块链金融的Fintech科技公司之一,其旗下的众安保险,在2016年11月开始推出区块链项目。众安保险的区块链平台有一整套完整和严密的逻辑架构,这一架构的内部功能模块由动态定价模块、签约模块、数据运营模块、核保理赔模块、资金模块、再保险模块和投资模块共同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借助区块链实现与外部接口,诸如监管机构、机构间、平台间、交易所和消费者等的专业化衔接。其中签约模块主要是依靠区块链的电子存证优势和智能合约优势来实现其功能,而区块链的去信任和自动清结算优势又为数据运营、核保理赔和资金运作等功能模块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根据和讯的报道,2017年3月,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9家保险机构成功地通过了区块链技术测试,初步测试的结果是1套区块链方案在保交所云平台的处理能力可达每秒300次交易,错误率为零。经过几个月的反复酝酿和可行化分析之后,在2017年9月,上海保交所正式推出了“保交链”,该联盟链借助PBFT共识算法,保险费用、保险理赔金、保险信息等全部上链,目前暂时满足低频交易,可满足自动对账的功能。

“众托帮”是国内首家公益性质的基于区块链的医疗互助保险服务平台,2016年12月之前就发布了其平台产品“心链”的白皮书。而心链的子产品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名为“众托1号抗癌互助医疗计划”,2016年7月正式上线,上线未一个月即门庭若市。2016年7月13日,心链达到10万人次的注册,而每个人缴纳的互助保险金微乎其微。众托帮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以互助为纽带的创新型社群经济平台。众托帮的互助保险首先针对家庭困难人群、低收入人群、失业以后收入无固定来源人群和学生,无收入人群等。此外,心链还有援助中国中西部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的区块链公益方案,推出一款“步步生金”App,通过算法逻辑将每个使用者每天的锻炼步数转化为类似代币的公益金,这些公益金将从互助保险基金里面扣除来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帮助。当然,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企业也可以作为一个捐助节点参与众托帮的互助保险。至2017年年初,众托帮已经发展到了400多万的会员,不仅是中国最早从事区块链互助保险的平台,同时也是最大的平台。深圳前海瀚德互联网金融研究院(2017)指出,实际上保险这种行业最原始的形式就是互助,但是因为科技手段和地理条件的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展,而区块链或会提供一个便于监管、透明、公开的互助保险行业秩序。区块链能够克服互联网互助保险上存在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能够联合专业的商业险公司共同确保保险产品风险定价的精确性、合同的合规性和补偿的合理性。而众托帮根据其清晰的产品逻辑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结合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或将造就一轮不同凡响的势能冲击,使得互助保险这一保险的子领域也极有可能出现像蚂蚁金服那样的新的金融独角兽。

另外,太平洋保险集团推出的阿尔法保险截至2018年时,已经发展到了3.0阶段,阿尔法保险产品通过五维雷达图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性化的风险防御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测评,从而精准地设计个性化的保险理财产品。太平洋保险推出的这种产品为保险客户创造了极佳的数字体验。有消息称,阿尔法保险后期也有接入区块链系统的方案。

图5.1 众托帮推出的通过互助保险的形式援助四川省大凉山地区失学儿童的计划

另据财经网的报道,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22家投资机构对互联网互助平台进行投资,其中有很多都是基于区块链的。到2017年3月,各大融资机构的累计融资金额已近3亿人民币。截至2017年年中,网络互助平台数量由之前不到10家增至近200家,参与各种网络互助计划的人也接近2000万。

综合来看,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大规模商用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预测,未来的趋势应该是适时推出“区块链+保险”的全场景一站式服务产品。但以下列举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1)区块链整体技术依然存在安全隐私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2)区块链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需要克服两个障碍,一是数据的实时同步技术和灵活的接口技术,二是软硬件之间数据的对接可能会造成的敏感数据泄露的事故问题。(3)共识算法需要进一步得到优化,以解决信用摩擦问题,提升“区块链+保险”大规模商用的性能。(4)互助保险是区块链保险可以实现突破的保险子领域,互助保险行业由于其特性一直容易被人忽视,但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以后其天然的点对点安全支付、节点的信息对称和智能合约平台的履约效率,为互助保险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据测算利用互联网和区块链提供互助保险的服务,要比传统条件下的互助保险服务的服务成本减少50%~80%。[3]但互助保险要想发展好,须借鉴其他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特别是共享金融场景的成败。(5)区块链为除了保险当事方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从长期来看,这一模式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也就是区块链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原保险行业的第三方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三方机构专为保险当事方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总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新一轮的金融科技领衔下的保险业生态重塑和再造的浪潮已然来临。当代保险业,或者说未来的“保险科技”“互助科技”行业将把重心从以产品为中心进一步深入地转型至以客户为中心,提高高净值用户画像的精准度,在保费和理赔,甚至是保险理财上围绕提高各方的“费效比”来做文章。在保险运用管理上,区块链技术重塑保险业向着“轻资产化、重数据化、高智能化”[4]的高端保险方向迈进。

【注释】

[1]金色财经:“保险区块链联盟B3i发布区块链原型新细节 保险经纪人地位岌岌可危”,http://www.jinse.com/news/blockchain/61701.html。(上网时间:2018-1-16)

[2]杨涛、贲圣林:《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69页。

[3]深圳前海瀚德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区块链金融》,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版,第148页。

[4]杨涛、贲圣林:《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82-1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