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水产品相关领域的研究远远比不上对其他大宗农产品(如粮食)及其他领域的研究,因而水产品相关研究的早期文献不多,主要有李彦亮(1993)的《水产商贸企业管理实务》和胡笑波(1995)的《渔业经济学》。前者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水产品的流通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而后者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渔业经济贸易的专著,比较充分地论述了中国渔业经济与管理、水产品市场与贸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些学者简要介绍了世界水产品生产与贸易的状况,主要有钱志林和吴万夫(1996)、王士刚(2002)和刘雅丹(2003)的研究。前两者主要介绍了世界水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状况,而后者比较全面地评述了全球的水产品总体贸易情况。近几年,国内对水产品贸易及其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才逐渐丰富起来。以下,本书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分别对水产品贸易和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研究状况做一个简要回顾。
1.水产品生产与贸易的研究
由于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欧盟和东盟,所以针对这些主要出口市场的双边贸易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
谢静华和高健(2005)从进出口规模、品种、价格等方面讨论了中挪水产品贸易的基本状况,指出了中国在中挪贸易中出现的严重逆差等问题。郭淼(2008)从两国水产品的消费、劳动力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禀赋特征角度,分析了中美两国的水产品贸易特征,发现中美水产品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贸易价格仍有上升空间,以及加工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学者探讨了中国水产品的出口结构,大多学者认为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结构性风险。孙琛和车斌(2007)结合世界水产品贸易格局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形势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对贸易结构问题的研究。他们认为,中国水产品出口频频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大幅增长所导致的国际水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另外,张玫(2006,2007)、胡求光和霍学喜(2007)及许安心(2009)应用不同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水产品出口的结构风险,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中国水产品的产品集中度和区域集中度均比较高,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国内许多学者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从需求、产品结构、出口竞争力三个方面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竞争力和世界水产品市场的需求增长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起到最为关键的促进作用(胡求光和邱晓红,2008;王静和陆迁,2010)。另外,邱晓红和胡求光(2007)基于该模型对中国对日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上虽然仍有竞争力,但竞争力有所下降。产生这种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日本不断提高贸易壁垒,但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水产品的质量不高等内部因素。
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与他国水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以下这些。杨进一(2008)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指数)以及RCA指数对中澳两国水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水产品贸易有着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特征。孙琛(2008)从贸易规模和品种结构上对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间的水产品贸易现状、贸易互补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加入自由贸易区之后双方的水产品贸易趋势进行了预测。李梨梨(2009)通过测算中韩两国水产品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指数)分析两者的竞争性。研究表明,两者的水产品出口相似度较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竞争性还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走势。徐春祥和李梨梨(2010)利用贸易互补指数(TC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分析了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且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www.xing528.com)
2.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鉴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衡量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国内大多数学者常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市场占有率(MS)和竞争优势指数(CA指数)等相关指标分析中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水产品总体竞争力较强,不同种类产品的竞争力存在差异。孙琛和谭向勇(2001)分析了1990—1997年中国水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发现总体竞争力较强,但鲜甲壳类则不具有对外竞争力。骆乐等(2004)运用RCA指数和净出口指数(EN)研究后发现,我国的活家畜、水果和蔬菜及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水产品的竞争优势正趋于下降。如山世英和杨学成(2004)通过测算1997—2003年中国水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发现中国贸易竞争指数呈下降趋势。山世英和姜爱萍(2005)用资源禀赋系数(EF指数)和RCA指数分析中国水产品的资源享赋状况及比较优势,得出中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远小于其资源享赋优势的结论。吴迪(2007)认为,中国虽然在水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刘学忠等(2008)采用MS指数、RCA指数、TCI指数以及CA指数等指标测算和比较分析了中国、挪威、泰国、美国等四大水产品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尽管中国水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位,但其RCA和TC指数皆呈下降趋势,其中RCA指数在四大出口国中最低。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中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如董楠楠(2005)、李晓娜和包特力根白乙(2009)的研究。其中,董楠楠通过对主要水产品出口国的GL指数和RCA指数的测算(2000—2003年),发现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产业内贸易为我国水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使得中国各类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均在不断提高。而李晓娜等则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对欧盟(EU)水产品出口贸易优劣势。研究表明,中国对EU水产品出口虽然受到外部威胁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但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存在着较强的贸易结构互补性。
上述研究结论大多表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国内外研究水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的主要手段,养殖渔业是促使水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但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水产品总体竞争力较强,不同种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但由于中国水产品贸易结构存在问题,致使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水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趋势会影响长期的出口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