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来临,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地发展,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水平提高、新服务项目的开发、服务效率的提升等都带来了新机会与新条件。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组织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方式,将线上服务作为服务的新方式,取得了巨大成绩。由于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9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开始踏入职场,网络招聘等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迅速。与以往网络招聘的适用人群多是白领等高级人才不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中低收入的新蓝领开始接触网络,并运用网络进行求职,享受网络人力资源服务。从近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网络招聘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发展速度超过多数其他人力资源服务的业态。在线招聘的市场规模2012年是47.15亿人民币,2013年是66.44 亿元,2014年是87.30 亿元,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6%。人力资源软件系统的市场规模2012年是30 亿人民币,2013年是35亿元,2014年是40 亿元,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
图2.4 软件系统与在线招聘收入增长对比图[45]
面对互联网时代,吉林省的人力资源服务组织积极运用新技术,完善信息网络建设。2002年起,省、市两级人才市场建成开通了人才市场网站。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增加人才市场网站栏目设置,优化了人才市场网站页面设计,增强人才市场网站实用性和吸引力,使网站的访问量不断增加。开展了网上招聘、网上求职、网上咨询、网上面试、视频简历等服务业务。目前吉林人才网累计点击量已达426 万人次。基层的就业服务也尝试运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方式,与居民沟通。很多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都建立了“两网一板”的就业信息畅通工程,“两网”即人力资源市场网和手机信息发布网,“一板”即信息发布板。区里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相关信息通过网站发布;与此同时,区、乡、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手机全部纳入手机信息集团网,通过短信发布临时要急信息;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全部设立网络信息发布板,相关信息及时张贴发布。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现代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到吉林省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让人们看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组织的竞争格局正在被改变。类似职业社交巨头Linkedin 等企业进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都取得了非凡成绩,也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组织运用新技术带来了挑战。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生态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服务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业依托信息化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运营的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同时,新技术也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结合互联网的特性,利用云服务、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
【注释】
[1]申海云.中国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10.
[2]张左己.劳动服务公司的十年回顾和展望[J].中国劳动,1989(5):3-7.
[3]王克良主编.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7.
[4]郑赛莹,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吉大博士论文,2014:38.
[5]王克良主编.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7.
[6]陈吉军,长春市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劳动世界,1994(10):19.
[7]解读促进就业规则,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J].四川劳动保障-2012(2):7.
[8]陈吉军,长春市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劳动世界,1994(10):17.
[9]曾湘泉等.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0.
[10]莫荣.中国职业介绍机构基本情况[J].经济研究参考,2004(27):33-34.
[11]王克良主编.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7.
[12]申奉澈,就业工作“吉林现象”初探[J].中国就业,2008(2):9.
[13]我国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J].人事天地,2012(11):57.
[14]吉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5]23 号)
[15]人力资本管理网站: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巡礼.
[16]佚名.吉林省: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J],中国就业,2009(8):10-11.
[17]由于2008年大部门制改革,原人事部与原劳动部合并,所以原有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统计工作一直处于边实施边完善的过程中,导致了统计范围和指标的不断调整,由于统计的覆盖面、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差异,无法进行科学的比较。2012年后,统计报表制度相对固定,本书采取的很多数据都是2012年之后的情况。在此一并说明。
[18]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2016》.
[19]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
[20]扶余:“五动”“六转移”创新促发展.程殿民[N].松原日报,2016-02-19(www.xing528.com)
[21]陈力,汪怿等著.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法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133.
[22]陈力,汪怿等著.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法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146.
[23]陈力,汪怿等著.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法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148.
[24]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25]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26]叶连友,郭振忠,田国富.这里的待业人员都有了工作——石岭劳动服务公司调查[J],劳动工作,1981-03-02
[27]卢炯星.论宏观经济法中产业调节法理论及体系的完善[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1):72-85.
[28]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29]吉林省服务业发展概况,吉林省服务业官方网站.
[30]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1年9月11日令第1 号令
[31]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32]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33]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3-17(1).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3-17(1).
[36]佚名.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74-75.
[37]董良坤,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J],中国人才,2013(13):27-29.
[38]卢炯星.论宏观经济法中产业调节法理论及体系的完善[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1):72-85.
[39]吉林省2011—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
[40]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中美德公共就业服务比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17.
[41]金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概况.
[42]王克良主编.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14
[43]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网站.
[44]佚名.吉林省: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J],中国就业,2009(8):10-11.
[45]来源:HRoot 2015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