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反贫困社区工作:促进公民权利和平等参与

残疾人反贫困社区工作:促进公民权利和平等参与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的社会参与,实现残疾人的体面工作和尊严生活。另外,家庭作为残疾人日常康复的重要场所,帮助贫困家庭减轻残疾人照料负担也是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内容。

残疾人反贫困社区工作:促进公民权利和平等参与

残疾人在特殊困难人群中是最弱势的群体。因其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残疾人的生活就业、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残疾人群体也是贫困人口中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群体。残疾人脱贫的难度大,是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其构建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是国家的重要议题。2015年11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残疾人扶贫被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国的残疾人扶贫经历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扶贫主体日益多元,扶贫助残的氛围日渐浓厚,这为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残疾人过着十分困难的生活。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02万人,其中,重度残疾人数为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数为5984万人。[91]残疾人群体庞大的数量导致未来其需求必定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和特殊化的特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提出:“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聚焦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重度残疾人,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残疾人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92]然而,已有研究认为,我国残疾人现有的社会福利和服务制度还不够成熟,大多数残疾人所得到的保障项目少、水平低,一部分残疾人甚至处于“保障缺失”的状态,在基本生活、康复教育与就业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93]

贫困是一个多元的概念,理解贫困不仅要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更要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进行考虑。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面临以下困难:首先是物质层面的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收入少,开支大,在就业领域又处于不利的状态,同时残疾人长期处于需要康复的状态,行动不便,需要他人照顾。其次是精神层面的困难。对残疾的“污名化”使得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长期处于心理负担重的状态之中,这种精神压力让残疾人及其家属尽可能地减少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进行自我隔离。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为残疾人开展的一系列助人活动,旨在帮助其克服环境障碍,融入社会生活。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的社会参与,实现残疾人的体面工作和尊严生活。社区为本的残疾人反贫困社会工作着重以残疾人救助为目标,对其提供社区照顾服务,提供社区内的正式和非正式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水平,整合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资源,使残疾人在社区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社区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康复依托于城乡社区,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在医疗、职业、教育和社会等康复领域为残疾人提供可行的“全面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提升自我效能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和社区的公共事务。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帮助贫困残疾人形成康复互助网络。另外,家庭作为残疾人日常康复的重要场所,帮助贫困家庭减轻残疾人照料负担也是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建设志愿者队伍,链接各方资源,搭建支持平台,同时进行社区倡导,增强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认识,消减其对残疾人的歧视。总之,社会工作者要在社区内为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康复环境,最终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康复体系,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尽可能地减少贫困对残疾人的负面影响。

E市D社区共有残疾人117名,其中包括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语言多重残疾和视力残疾的残疾人群体。留守在村里的残疾人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D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绝大多数的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在这些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是一对丧失能力的老年夫妻,那么他们的生活来源基本是依靠低保养老金。另外有一些家庭因为没有青壮年劳力,因此被纳入了低保范围。同时,有一些残疾人因不符合低保标准而被取消资格。在调查的对象中,有49%的残疾人家庭没有月收入,依靠低保维持生活;有18.5%的残疾人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11%的残疾人家庭,月收入在501—1000元;有13%的残疾人家庭,月收入在1001—2000元;有6%的残疾人家庭,月收入在2001—3000元;仅有2.5%的残疾人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总的来说,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水平不容乐观。

D社区中,残疾人的需求较为多样化,如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服务、康复训练、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就业安置、贫困救助、文化服务、法律援助生活服务和信息无障碍服务。这些服务均与经济水平有所关联,因此有必要开展社区残疾人的反贫困工作,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环境。(www.xing528.com)

社会工作者在完成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

第一,为残疾人家属开展教育扶贫。在走访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许多残疾人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为下一代提供课业方面的辅导,也报不起补习班。这是很多残疾人家庭面临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开展“欢乐课堂”,为残疾人的孩子辅导功课。同时,也会招募志愿者,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志愿者的特长,开展兴趣活动。

第二,推动残疾人的就业扶贫。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残疾人联合会、村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等,为其寻找工作机会,并针对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促进他们积极就业。另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为残疾人成立“阳光康复”小组以加强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其建立人际关系网络。

第三,助推落实社区残疾人的基本保障。许多残疾人对国家的福利政策较为陌生,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协助社区专职委员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加深残疾人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在宣讲过程中,为残疾人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

第四,帮助残疾人在社区康复中,正确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社会工作者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活动,运用整合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残疾人的反贫困工作。以社区为本的残疾人反贫困社会工作,不局限于服务本身,还重视残疾人所在的家庭、社区等,体现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互动。社会工作者应当为残疾人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社会服务系统,让残疾人能够自如地融入社会,积极发展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