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发展性难题。目前,我国已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贫困由于致贫风险高、脱贫难度大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成为反贫困的重要领域。[59]究其原因,其一,老年人的收入通常会降低,疾病也容易加大老年人致贫的风险;其二,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由于自我发展能力退化,一旦陷入贫困便较少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脱离贫困;其三,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容易导致贫困。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具有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家庭养老条件匮乏、农村户籍、无儿无女、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缺乏这6种特征的老年人往往更容易陷入贫困。[60]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的界限在逐渐改变。1956年,联合国在其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中,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临界点。我国依据1982年联合国公布的标准,将60岁以上的人界定为老年人。[61]由于我国各地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国家运用“市场菜篮子法”,依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设置贫困线,确定人均最低生活标准[62],低于贫困线标准的人口为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2.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1%。[63]专家预计,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相较城市,农村的老年人口数量是城市的2.1倍,农村老龄化的形势将更为严峻。[64]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城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推算出,2014年城镇老年人口为8757万,农村老年人口为9269万。最新农村扶贫标准为每人每年2300元,数据表明有35%的农村老年人总收入低于这一标准。[65]庞大的老年贫困群体使得针对老年人口的反贫困工作成为我国反贫困事业的重要环节。
从贫困的内涵来看,老年人的贫困是一个多维概念,除了经济以外,还包括健康、社会、精神状态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贫困往往是引发其他类型贫困的原因。[66]正因为老年贫困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老年贫困人口的脱贫并非只是为其提供物质资源,更要将老年人口的能力建设、社会关系建立及社会功能提升一并纳入反贫困工作的考虑之中[67],应当为老年贫困人口规划一条切合实际需求的精准扶贫路径。
老年社会工作一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面对复杂且严峻的脱贫形势,专业力量的介入必不可少,社会工作参与贫困治理的成效也已被国际经验所证明。在西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建立健全完善的老年人服务网络始终是欧洲各国建立福利国家的重要目标。[68]面对老年人贫困的全球性难题,已步入严重老龄化时代的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从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转变是减轻老年人贫困的有效途径。2015年,荷兰进行了长期护理和养老体系的改革,社区养老成为更多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在社区互助模式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9]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社区老年人的数量日益增加,对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需求也随之而来。在社区内,贫困老年人更加需要得到帮助,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种理性的呼唤。
老年人反贫困社会工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二是社会生活的发展。为了满足贫困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要注重生活照顾和生活救助类服务的提供。生活照顾是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生活照顾类服务,一般由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提供,如在社区内设立老年人日托中心等,目的是让老年人尽可能地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生活,减轻家庭的照料负担。生活救助服务主要从经济层面为贫困老年人提供救助,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满足老年人社会生活发展方面的需求,要求社会工作者开展一些能够推动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社会工作者除了提供一些仍可胜任的岗位帮助老年人改善收入以外,也可助其培养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从中获得尊严和生命意义,实现老有所为。
当然,在社会化养老体系尚未形成之前,老年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就家庭层面而言,家庭镶嵌于社区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为家庭提供支持。同时开展家庭教育,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维护家庭和谐,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工作者应注重培育社区内部的脱贫动力,发挥社区在反贫困工作中的自我传递、复制、整合和推动作用[70],为贫困老年人增加社会资本,提升社会支持。(www.xing528.com)
Z县总体经济水平较低,曾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支柱产业为农业、玉雕加工及销售。Y村位于Z县西南25公里,全村由1个自然村组成,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556户2362人,村域面积6平方公里。2016年,Y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61户193人,2017年有贫困户57户171人。贫困原因包括生病、残疾、缺少劳动力、缺少资金等。在Y村的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通过各方努力,Y村的老年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困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有所改善。王三秀、芮冀在经过实地调研后,了解了Y村的脱贫现状并分析了农村老年精准脱贫中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社会工作在面对Y村的贫困现状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解决Y村贫困老年人的脱贫问题。
从识别帮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具有与老年人相处的方法和过往识别服务对象的经验,通过走访和沟通,能够挖掘老年人贫困的根本原因。另外,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帮助驻村干部承担了一部分工作压力。从确定帮扶项目的角度来看,Y村贫困老年人数量较多,主要依靠国家基本的福利保障措施和少部分物质救助与经济补偿来脱贫。但贫困老年人对国家福利过于依赖,对脱贫缺乏正向的认知,自身能力也难以挖掘,因此老年人的贫困状况较难得到改善,同时老年人也存在精神上的孤独问题。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数据,Y村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2%,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2%,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5.4%。Y村的低龄老年人占据多数。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提供者,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贫困老年人赋权增权,尤其针对低龄老年人而言,需要激发其内生动力,寻求其自身脱贫的可作为空间。
通过建立以Y村贫困老年人需求为靶向的服务目标,开展以社区为本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在物质帮扶的同时,加强老年人社区参与的主体性。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以小组的方式促进交流融合,在村内建立老年帮扶照看机制等社区支持网络,建设乡邻互助的乡村文化,促进老年人和社区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