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造血式”扶贫,始终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而社会工作也始终将“助人自助”作为宗旨,将“助人”与“自助”相统一。[21]“助人”与“自助”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培育贫困户或服务对象“自助”能力的重视,即社会工作中提倡的“增能”“赋权”。就“增能”视角或“赋权”视角来看,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特殊之处在于“自助”与“互助”并举。社区易地搬迁反贫困社会工作涉及个人、群体及社区多个层面,既要在个人层面帮助贫困人口个人或家庭建立“自助机制”,也要在群体、社区层面培育社区“互助机制”。一方面,“自助机制”与“互助机制”为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的推进与完成提供了“双引擎”;另一方面,“自助机制”与“互助机制”的建立与有效衔接也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而言,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要树立内源性发展观。[22]
就搬迁社区内外部关系而言,要实现外部“帮扶机制”与社区“自助机制”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外部资源的帮扶与注入,外部“帮扶机制”的建立为社区“自助机制”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易地搬迁社区往往存在长期贫困问题,社区各方面资源相对薄弱,仅依靠社区自身资源难以解决贫困问题。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支持与注入,社区“自助机制”的培育离不开外在“帮扶机制”的协助。此外,要保持边界感,避免对外在“帮扶机制”产生依赖。外在帮助机制在为培育社区自助机制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容易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对外在资源的过度依赖往往会阻碍社区内生性力量的挖掘,进而影响社区自助机制的建立。因此,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过程中,既要善用外部资源,也要防止对外部资源产生过度依赖。(www.xing528.com)
就搬迁社区内部关系而言,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过程中,既要重视贫困人口个人及家庭“自助机制”和搬迁社区“互助机制”的建立,也要重视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与相互促进。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坚持用优势视角看待贫困户及个人,在个案服务的过程中积极为贫困个人及家庭赋权、增能;然后,社会工作者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运用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在社区内各个群体内部及整体社区层面引导互助关系的建立,进而形成互助机制;最后,社会工作者要加强贫困人口个人及家庭、贫困群体及整体贫困社区之间的联动,将“自助”与“互助”紧密相连,进而实现个人进步与社区整体发展的相互促进。搬迁社区内部“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培育,既要善用外界资源,同时也应当“因地制宜”,从搬迁社区及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内源性力量,由内而外推动贫困社区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