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的精准考核:优化机制与方法

社会工作的精准考核:优化机制与方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工作由于其第三方地位及科学、专业的评估方法,为“精准考核”的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精准考核”对“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监督,另一方面,“精准考核”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扶贫方法与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精准考核”的实现依赖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一,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其二,要以社会工作评估为核心,善用考核方法。总而言之,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精准考核”要将动态监督与科学评估相结合。

社会工作的精准考核:优化机制与方法

社会工作由于其第三方地位及科学、专业的评估方法,为“精准考核”的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精准考核”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考核“精准扶贫”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精准考核”对“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监督,另一方面,“精准考核”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扶贫方法与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精准考核”的实现依赖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一,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其二,要以社会工作评估为核心,善用考核方法。总而言之,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精准考核”要将动态监督与科学评估相结合。[20]

“精准考核”的实现有赖于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个人贫困与区域整体性贫困交织在一起,为了考核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的直接成效,也为了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我们要在个人与社区整体层面建立健全考核与退出机制,对贫困人口个人而言,还需要建立健全返贫再入机制。

为了保证精准扶贫的成效及有效应对“返贫困”现象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贫困户的脱贫退出机制及返贫再入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机制。在目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由于退出机制、评估方法等的限制,“数字脱贫”的现象时常发生,各地经常将各项政策、补助扶持下实现的单一的、暂时性的经济收入的提高视作脱贫成效,而忽视了对扶贫群体自身能力建设的考核。显然,这与精准扶贫“造血式扶贫”的目标并不相符。建立健全脱贫退出机制,必须把握住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多元考核标准,经济改善与能力建设并重。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必须要重视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并且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考核的重点。二是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避免暂时性脱贫。贫困人口的脱贫过程是一个具有波动性的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将贫困人口的暂时性脱贫或某段时间的脱贫视作扶贫目标的达成,要建立持续的动态监管机制。

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返贫再入机制。当前,“返贫困”现象在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时常发生,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中更是如此。这部分“返贫困”群体常常面临困境:在数据上或者官方身份上已经摆脱了贫困户的身份,不再成为扶贫对象,也失去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补助;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却重返贫困状态。两者间的不一致迫使“返贫困”群体陷入困境,面临着比其他贫困人口更严峻的生存、生活压力。因此,为了保证扶贫工作的整体成效,返贫再入机制的建立十分必要。返贫再入机制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考核过程应当覆盖脱贫后阶段;二是对“返贫困”人口的扶助政策应当与常规扶贫机制相区别,更加侧重对“返贫困”人口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

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具有持续性、多元性与复合性。其一,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持续改变;其二,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涉及了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其三,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过程中,区域整体发展与贫困人口个人脱贫紧密相连,具有复合性。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本身的特殊性,也对贫困地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

首先,贫困地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要具有动态性。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过程是一个从规划到搬迁再到社区发展的持续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效果都将影响下一个环节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对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各个阶段进行考核,既保证阶段性扶贫效果,也为下一阶段扶贫任务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贫困地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要具有多元性。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涉及贫困社区的整体搬迁与发展,扶贫内容不再囿于经济领域,而蔓延至搬迁社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扶贫内容具有多元性。因此,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地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必须从搬迁社区的实际需求与扶贫的实际内容出发,将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都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多元的考核与退出机制。

最后,贫困地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要具有整合性。社区易地搬迁扶贫中,个人贫困与区域贫困紧密相连,搬迁社区整体脱贫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内所有贫困个人脱贫目标的达成。对搬迁社区的考核,不仅要着眼社区整体层面,还要兼顾社区内的贫困个人。搬迁社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一定要以社区内全体贫困人口的脱贫为基础。(www.xing528.com)

社会工作因其第三方立场及科学的评估方法在精准扶贫考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考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同时,由于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对其考核过程也应当做出适应性调整。具体而言,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考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当坚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并重、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并举、个人评估与社区评估结合。

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涉及贫困社区的搬迁、发展等一系列过程,无论是个人的改变还是社区整体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扶贫整体目标的实现也依赖众多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比如社区搬迁、社区融入、社区发展等。因此,对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考核评估应该既重视整体成效,也强调扶贫过程中各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

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准确把握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整体规划中的各个关键性节点,比如搬迁前的预估与识别阶段、搬迁与融入阶段、整体发展阶段等。社会工作者应当在各个关键节点上,严格把控扶贫工作的进度与质量,既保证当前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下一阶段扶贫任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严格靶向个人的脱贫退出机制与易地搬迁扶贫地区的考核与退出机制,从结果层面严格把控扶贫工作成效。同时在实际评估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一点,即结果评估并不止于“结果”,社会工作者仍然需要对实现脱贫的地区及个人进行跟进,以有效防止和应对“返贫困”现象的发生。

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是一种全方位的扶贫,包含了经济、文化、制度、个人能力等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了可量化的部分,如居民收入、住宅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也包括了难以量化的部分,如居民整体精神面貌、社区风气等,还包括了需要量化与质性方法协力完成评估的内容,如居民的能力、观念等。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考核工作中需要将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相结合。

量化评估是指社会工作者以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并依据相应的量化指标,对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在实行量化评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善用基线测量法,基线的建立要尽可能地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这为评估方向提供了保证;其二,要保证各项量化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已有的指标体系,寻求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与搬迁社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其三,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尽量保证收集过程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从而使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成效得到真实的反映。

质性评估,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进而对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在采取质性评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关键之处:其一,保持敏锐的情境敏感性,善于在工作过程中对社区及居民状况进行观察;其二,尽可能地提高质性资料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一方面要尽量保持第三方评估立场,另一方面是尽量在科学的视角或框架下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其三,要对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其四,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挖掘社区内的典型问题或特殊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考核工作中必须兼顾个人与社区两个层面,将个人评估与社区评估相结合。就个人层面而言,社会工作者要精准识别搬迁社区内的贫困个人及家庭,并且为贫困户建立专门的贫困档案,以方便后续帮扶、评估工作的开展与跟进;就社区层面而言,社会工作者要着眼于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整体性,对搬迁社区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另外,社会工作者必须将个人评估与社区评估相结合:一方面,要将个人贫困状况的改变作为评估考核社区整体扶贫成效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要将是否促进社区内个人的发展作为考核搬迁社区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