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总体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大量资源的注入,但当前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困境,包括资源供给困境与资源使用困境。[12]资源链接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技巧与方法之一,在解决资源供给困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可以作为中间传输渠道而较好地链接政府与社会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供给多元化,为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在解决资源利用困境方面,社会工作坚持“个别化”原则,始终强调工作过程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这也大大提高了资源使用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就资源链接而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提供方,也是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重要对象。他们共同推进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目标的实现,但各方在资源提供的内容与方式上存在差异。
政府是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也是最稳定、最为重要的资源提供方。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从精准识别到具体搬迁,再到后续的跟进,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在精准识别阶段,一方面,社会工作需要从民政等部门获取搬迁社区、居民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在迁入地点的选择上,既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入测评工作,比如城建部门、水利部门等。在搬迁执行阶段,政府部门既以相对直接的方式为搬迁工作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也会以一种相对间接的形式,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颁布吸引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在后续跟进阶段,政府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易地搬迁的完成不代表易地搬迁扶贫的完成,在搬迁完成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及相应的津贴福利,也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配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精准考核中,社会工作者更多地扮演监督者、考核者的角色,但真正为精准考核提供约束和保障的是政府的行政力量。从上述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作用贯穿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始终。因此,在资源链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时刻注重保持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善用政府资源。
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这也使企业成为除政府外的又一重要资源提供者。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搬迁只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在扶贫过程中,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停留在搬迁层面,而且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搬迁后的发展上。毫无疑问,产业建设与商业发展在促进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搬迁社区而言,商业发展的推进往往依赖产业建设的进程,而企业的入驻则为搬迁社区产业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会设立专门的慈善基金以援助落后地区的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寻求这些慈善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应当从搬迁社区的实际情况与优势出发,辅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从而促进搬迁社区的经济发展。在引进企业方面,社会工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产业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与搬迁社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必须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区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劳动力水平、政策优惠等方面的状况,选取符合社区条件与发展目标的企业入驻。其二,必须将企业效益纳入考虑范围。企业的本质是对利润的追逐,社会工作者在链接企业资源时,不能仅通过社会责任这一维度寻求企业帮助,也应该切实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要追求社区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吸引企业入驻不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也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从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其三,要将吸引企业入驻与培育社区企业相结合。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能仅链接外部企业资源,同时也应注重挖掘内部资源。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链接社区内已有的企业资源,重视社区内部人才的培育,鼓励并帮助社区居民创办本土企业。
案例:易地搬迁扶贫的恒大模式[13]
据了解,毕节市所在的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2015年12月1日开始,恒大集团无偿捐赠110亿元结对帮扶毕节市。针对基本丧失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体,恒大集团在毕节市10个县区建设了12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22.18万(5.2万户)贫困户的移民搬迁问题,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到2018年为止,已有10.7万贫困户喜迁新居。
同时,为了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恒大集团和F县政府合作,为每户配建2个蔬菜大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的形式,以每个大棚900元的租金,对农户的大棚进行流转,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进行火龙果和草莓种植。针对无适龄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或个人,公司会优先考虑流转并参与分红,将流转费用直接交给贫困户。据了解,3年来在毕节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恒大移民安置区建设硕果累累:援建F县的50个新农村和县城安置区S古镇,新住址已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工并实现居民的搬迁入住;建设中的全市8个县城安置区项目已陆续搬迁入住,2018年年底前全部交付使用;新增建设Q区、W县安置区已完成选址,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32.8万人搬出深山,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沿着恒大路驶入营盘山公园,往下望去,百余栋红黄相间的居民楼整齐排列,如织的居民三五成群地漫步在楼宇间,老人徜徉、孩童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的幸福景象。这里就是毕节市Q区碧海阳光城,是由恒大集团投资建设的贵州省最大的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在恒大集团的统筹规划下,一座座富有彝族特色的居民楼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恒大还为每户配备基本的家具家电,实现搬迁户“拎包入住”。据了解,已分批搬迁101栋住宅,入住3825户,完成计划任务的一半以上。同时,恒大集团还与Q区政府一道提供就业岗位供搬迁贫困户选择,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www.xing528.com)
随着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组织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因其人员优势、组织优势及资源优势[14],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由于社会组织本身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质,这类社会组织资源的引入将更加依赖于社会工作者的链接。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反贫困社会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我国各类社会组织的类型、功能、宗旨及运作模式等基本信息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链接各类社会组织资源。
社会工作者应当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链接相应的社会组织以寻求帮助。具体而言,社会工作者在引入社会组织力量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引入外界社会组织力量。搬迁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社会组织多处于欠发展阶段或真空状态。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初期,社会工作者将更多地依赖外界社会组织力量的支持与帮助。二是加强社区本土社会组织培育。一方面,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方式,为本土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挖掘本土人才,积极调动本土社区的内生性力量。鼓励本地居民结合区位资源创建本土社会组织,进而更好地助力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三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在积极引进外部社会组织、培育本土社会组织的同时,也需要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予以重视,既要提高社会组织运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程度,也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展与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相适应,提高两者间的兼容性与协作性。
案例:L县社会组织助力易地搬迁扶贫[15]
近年来,山东省L县民政局注重发挥社会组织行业特色优势,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扶贫项目、打造特色农业、壮大传统文化、发展新兴服务业等手段,因地制宜开展结对帮扶、技术帮扶、医疗帮扶、心理帮扶、文化帮扶,帮助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抓机遇、补短板、创品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L县创新社会组织孵化模式,提升脱贫攻坚社会效益。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而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优势明显。2017年,L县民政局推动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转型升级,创新提出了“申请—评估—审批—进驻—孵化—出壳”的工作模式,积极为处于初创期和转型期的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政策辅导、资源链接、党建指导等服务。先后为L县阳光义工志愿服务中心、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等入驻社会组织提供业务培训18次,举办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沙龙6次,培训从业人员200多人次,发展精准扶贫骨干力量31名。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成立社会组织,对参与精准扶贫的社会组织给予扶持,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满足条件的给予直接登记。转型升级效果显著,直接受益贫困村67个、受益贫困群体达7000多人。
其次,L县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壮大脱贫攻坚能量储备。为壮大社会组织脱贫攻坚能量储备,L县民政局创新实施了社会组织“百日增量”和“百家增权”双百工程。一方面,将社会组织按照行业进行梳理分类,制作了数量分布柱状图,若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总数量降低至红色警戒线之下,便集中利用100 天左右的时间,通过宣传登记流程和优惠政策,积极发动已经成型的民间组织、慈善企业家、爱心人士前来注册社会组织,短时间内实现增量。另一方面,按照开展活动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参与精准扶贫的实际能力,选取100家社会组织划分等级,分类制订发展计划。社会工作者每季度了解情况,根据精准扶贫活动开展的数量和实际效益,适时调整发展计划。经过努力,全县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势头强劲,由2016年的5家发展为23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显现出强大的活力。L县慈善总会、绿丝带公益志愿中心、妈妈团公益志愿中心等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大力开展扶贫救助、困难学生救助等公益活动,仅2017年就走访农村困难家庭430户、帮助困难学生230人。
最后,L县提升社会组织监管水平,激发脱贫攻坚持久活力。为解决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L县民政局在社会组织监管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印发了《L县民政局关于在社会组织中开展自查自纠行动的通知》,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整治行动,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整体能力。为强化社会组织监管,L县民政局组建了“L县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和“L县社会组织之家”微信工作群,通过年检、抽查、回访等手段,不定期向社会组织调查了解参与扶贫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察违规违纪行为,切实增强了社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自觉性。为确保有意愿的社会组织能够真正参与精准扶贫,L县民政局编制了“L县社会组织诚信承诺书”,由社会组织发起人签署,报县信用办备案,这进一步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中扮演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需要积极链接包括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在内的各方资源,从而为社区易地搬迁扶贫提供多元供给。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仍然需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将有限的资源输送至最为需要之处,这也是社会工作精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16]:即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身能力制订合理的目标,再瞄准目标制订相应的行动策略与评估标准。
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中,我们可以将搬迁社区看作我们的服务对象,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共同为我们的行动策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有力的支持。因此,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行动策划或搬迁发展方案本身的合理性。具体而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一,搬迁发展方案必须靶向目标,这保证了资源利用的方向;其二,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去达成我们的行动目标,从资源到目标达成的这一过程是行动策划的内容,也是资源利用的具体方式与途径;其三,我们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建立相应的“精准考核”机制,对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估与监管,这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了保障。资源视角下,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对社会工作者而言是一个精准识别各方资源并促成其协作的过程。[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