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扶贫工作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逐步从“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但是这不代表社会工作直接提供救助、服务是没有必要的。在很多贫困地区,当前社区居民依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贫困窘境,所以反贫困社会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一点,在脱离了贫困威胁后,再通过社区居民发展、产业发展以谋求扶贫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在评估中对扶贫的对象进行分类,分步开展反贫困工作,通过部分已脱贫的居民带动全体社区人员。例如,部分受助者通过发展产业达到了创收、脱贫,其成效就是对其余社区居民最大的鼓励,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势必对劳动力有了新要求,也给社区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脱贫攻坚需要外界的推动,更需要内在的动力,要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社会工作注重赋权,通过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及个案辅导、团体治疗、资源链接等工作技巧,可以帮助贫困群体认识自己的潜能,提高参与度和参与能力,提升能动性和内生动力,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促进贫困群体发挥潜能、提升技能,互帮互助,积极就业创业,通过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社会工作倡导“造血式”扶贫理念,帮助贫困群体发掘自身优势,进行能力建设,这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贫困群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切实降低贫困群体再次返贫的可能性。在产业扶贫中,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贫困群体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提高贫困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增强贫困群体的“主人翁”意识,切实将增能、赋权、资源链接和优势挖掘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于产业扶贫工作,提升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在产业扶贫中的话语权,进而提高产业扶贫的实效。
在一些社会工作介入的地区,社区居民已经习惯了贫困的生活方式,他们主观上缺乏改变贫困现状的信心。例如,常年接受社会救济、慈善捐助而不愿意参与工作劳动,对贫困生活得过且过等。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为受助者提供心理支持,做好增权赋能。
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是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产业扶贫需要贫困群体的广泛和深度参与。社会工作应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建立产业与贫困群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群体增收的结合点,尽可能让更多的贫困群体参与产业项目建设。社会工作还应将贫困群体纳入扶贫产业体系之中,建立企业与贫困群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群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
在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介入服务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时刻保持专业性,从细节中展现社会工作的独到视角,保持中立价值,用优势视角看待贫困,对受助者不排斥、不歧视、不批判。在一些实践中,受助者会因为心理因素拒绝接受帮助,他们宁愿忍受贫困的威胁也不愿意接受帮扶。所以社会工作者更应该利用自身专业性与受助者建立信任关系,在工作中不仅要扮演好服务提供者角色,更要做好支持者的工作,消除受助者的排斥感、树立他们的信心、发掘他们的潜能。
[1] 韩庆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精准扶贫——读《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EB/OL], (2017-09-08)[2019-08-19],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08/c40538-29523460.html。
[2] 魏祎、王萍:《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纾困之道》,载《生态经济》2019年第5期。
[3] 国务院扶贫办:《习近平: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19-03-11)[2019-07-07], http://www.sohu.com/a/300515598_120059802。
[4] 杨瑚:《返贫预警机制研究》,兰州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 云南日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云南省健康扶贫工作》,(2018-10-22)[2000-11-28], http://yn.people.com.cn/GB/n2/2018/1022/c378439-32183772.html。
[6] 王凯:《精准扶贫背景下抑制农村返贫问题研究——以井冈山市为例》,南昌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7] 李元来:《推动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反贫困实践》,(2017-09-27)[2019-08-31],http://ex.cssn.cn/zx/201709/t20170927_3653633.shtml。
[8] 吴越菲、文军:《从社区导向到社区为本:重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9] 中华社会工作网:《[社会工作10年巡礼之九]社会工作引领扶贫济困“精准”时代》,(2016-11-07)[2019-08-31],http://mzzt.mca.gov.cn/article/sggzzsn/shgzsnxl/201611/20161100887316.shtml。
[10]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EB/OL], (2016-11-23)[2019-07-07],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922.htm。
[11] 刘璐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0—281页。程冠军:《精准脱贫中国方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0—104页。庞岩:《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产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西D镇为例》,广西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www.xing528.com)
[12] 崔艳云:《提升产业扶贫水平对策研究——以冀南魏县为例》,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3] 林万龙、华中昱、徐娜:《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实践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若干贫困县的调研总结》,载《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
[14] 修兴高:《产业扶贫模式:运行成效、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福建省产业扶贫模式典型案例分析》,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15] 李志萌、张宜红:《革命老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问题及破解路径——以赣南老区为例》,载《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16] 曾庆捷、牛乙钦:《乡村治理中的产业扶贫模式及其绩效评估》,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7] 顾正品:《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地区发展模式(七)》,载《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第31期。
[18]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4页。
[19]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330页。
[20] 向德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载《中国社会工作》2019年第16期。
[21] 案例来源胡如意《“边疆留守儿童的呼唤”来自云南乡村的调研报告》《以制度增权带动人才增权——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援助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社工机构解析》,对原文内容有删减。胡如意:《以制度增权带动人才增权——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援助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社工机构解析》,载《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第28期。胡如意. 浦东社工观察《“边疆留守儿童的呼唤”——来自云南乡村的调研报告》 [EB/OL], (2016-11-07)[2019-08-31],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9868223&ver=1884&signature=twNwCXvN-rgB3cEQ8j9mFqcr7MMYTMJ0CU-oFab21QvB5KT2mHaEkIf6-5*sfwz3F0g*hxmmlofg7LH*FVY0Q1NMssq14wACoKKQ7jZTg*sgWP5G5E5avvixd4k0kr8b&new=1。
[22] 案例来源董欢《脱贫路上的“领头羊”》,对原文内容有删减。董欢:《脱贫路上的“领头羊”》,载《中国社会工作》 2019年第16期。
[23] 何方:《小蜜蜂变身脱贫攻坚“主力军”》,载《中国社会工作》2019年第16期。
[24] 案例来源张和清、闫红红《一个贫困村寨的脱贫之路》,对原文内容有删减。张和清、闫红红:《一个贫困村寨的脱贫之路》,载《中国社会工作》2019年第16期。
[25] 蓝荣实:《社会工作参与家庭反贫困的实践与思考——以旱藕粉丝产业扶贫个案为例》,载《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第24期。
[26] 案例来源见下述参考文献,对原文内容有删减。新华社:《发展有机农业 助推产业扶贫》,(2018-05-23)[2019-09-30],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3/content_5293052.htm#1。袁帅:《整合社会工作介入产业扶贫的研究——以湖南省D县罗汉果产业扶贫为例》,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杨逸婧:《社会工作视角下江西省万载县贫困治理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元勇、曾威:《四步到位,打造农村社会工作“万载模式”》,载《中国社会报》2011年12月20日。陈晓平:《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工作创新——以江西“万载模式”为例》,载《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