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镜中我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在产业扶贫反贫困社会工作中还应当更加注重优势视角理论、地区发展模式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优势视角是注重案主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这就表明社会工作者在帮助他人时,应该将优势和资源作为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偏向案主所呈现出的问题和弱点。在产业扶贫反贫困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不应当把贫困归因为社区的条件欠缺、环境恶劣,也不应当把贫困视为问题而围绕解决问题去开展工作,而是应当认为该社区还潜藏有发展的能力,其内生力量还未得到体现和展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在社区内探索可利用的资源,发掘社区居民所拥有的技能长处,不断挖掘社区居民的潜能。
社会工作者用优势视角介入反贫困社会工作,不是说在社会工作中忽视问题和需求,而是重新界定问题和合理分配资源,利用团队成员和环境的优势来获得需求和能力,以达到脱贫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把受助者从依赖社会救济转变为独立发展,不断为受助者增权赋权。正如产业扶贫所要求的一样,从“输血”到“造血”,应当是发掘社区的内生力量,由内生的资源带动贫困社区的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做好支持者、倡导者的角色,使社区居民有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现状,做到脱贫摘帽。
地区发展(或称社区发展)指以整个地理社区,也就是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实体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它需要居民的参与、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地区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学者罗斯曼根据社区发展及社区建设的相关经验所提出的。这种模式重视在社区范围内鼓励社区居民通过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区发展。在社区产业反贫困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城乡社区原有关系基础,结合地区发展模式理论,在社区居民间建设产业合作组,通过组内相互支持、经验交流,不仅能够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也能够促进居民自身能力提升。(www.xing528.com)
地区发展模式的优点有:第一,该模式注重和谐的工作手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气氛;第二,该模式强调社区自助自决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能力;第三,该模式注重沟通与合作,有助于推进社区民主;第四,该模式契合中国文化传统,适合在我国城乡社区施行。但是地区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该模式无法解决因整体资源分配不均和制度不合理产生的社区问题;第二,该模式调和不同群体利益的手段不足;第三,该模式中的民主参与易导致成本高而效率低。[17]
社会系统理论将产业扶贫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置于社会系统之中。社会系统有多层次,社区作为一个系统既可以是首要系统,又可以是次要系统。在政府补助社区类似的福利措施影响的过程中,社区以一个次要系统接受首要系统的正向输出,其内部形成凝聚力,加强了居民间的互助,增进了维系人际间情感的基础。社区作为首要系统时,也会影响个人与家庭生活这一次要系统。社区这个系统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将同时影响社区及其他系统。社区可以发挥各种作用,但是有些贫困社区发挥的作用较小,影响力甚微,因此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让社区达成稳定状况,使得居民可以参与社区的生活。同时系统的开放或封闭状态也会影响系统受其他社会系统影响的大小。
在社区产业反贫困社会工作中,一些贫困社区交通闭塞,社区的内部系统稳定,不易受到其他系统的正向输出,形成了封闭的、贫困的社区。因此社会工作要通过专业的介入,开放社区系统的边界;或者从次要系统中改变,带动整个系统发生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