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特殊群体的经济能力?——劳动技能、资源鉴别和金融知识

如何提升特殊群体的经济能力?——劳动技能、资源鉴别和金融知识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技能、资源获取与鉴别能力和金融知能是当今影响贫困群体经济财富获取的几项重要能力。因此,提升贫困个体的资源获取与鉴别能力也是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有之义。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如何提升特殊群体的经济能力?——劳动技能、资源鉴别和金融知识

劳动技能、资源获取与鉴别能力和金融知能是当今影响贫困群体经济财富获取的几项重要能力。其中,劳动技能决定了贫困群体能否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才能换取必需的物质生活材料;资源获取与鉴别能力决定着贫困群体能否在较大程度上把握环境中的诸多机遇,同时规避相应的或明显的或隐性的风险因素;金融知能则是当下金融社会中对每个个体、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要求。

在当前反贫困工作中,经济指标往往被各方参与主体视为最重要的脱贫指标,这一指标在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中也占据重要位置。个体身处贫困境况的最直接表现或衡量指标即为经济财富的指标,获取经济财富的最直接手段便是通过劳动换取生活所需,从而保证生产与再生产的延续。受到教育公平制度、地方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贫困群体在对接受教育这一问题上的重视程度显然存在差距,这种对受教育问题的态度偏差致使该群体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整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与其他群体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该群体中的成年人难以较好地承担劳动者角色,更遑论凭借自身的劳动技能获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积累。因而,社会工作者在对贫困群体的干预中必须将个体劳动技能的提升作为重要议题。为了提升贫困群体的劳动技能,使其逐渐摆脱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和被动地位,社会工作者通常会链接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开展公益性劳动技能培训,协助贫困群体及其家庭树立科学种植、养殖等理念,习得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继而发展成群体性、产业化的特色产品融入产业链,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技能培训不应当演化为单方面的技术灌输或政府、社会工作绩效的“面子工程”,而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民众最迫切需要的劳动技能类型、最适合培养的劳动技能等,调动民众提升劳动技能的积极性,使其更充分地参与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劳动增权实践。

贫困群体还往往忽视或者难以发掘周遭环境中潜在资源的价值,无法充分利用来自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优势资源,同时也难以做到规避环境中的风险性因素,这种对周围环境中存在资源与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现象,导致贫困群体与诸多获取经济财富的机会失之交臂。这种在旁人看来带有遗憾的情形,却并不为贫困群体所意识到,该群体的认知中依然烙刻着环境是贫瘠的,甚至是没有资源的这种刻板印象。因此,提升贫困个体的资源获取与鉴别能力也是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有之义。对环境中资源优势与风险的识别诚然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保障,但更需要贫困群体克服一些贫困文化惯性,如对大众的盲从、对他人的轻信、对自己能力和资源认识的不足等,这种资源甄别能力的改善通常是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彼此日常互动建立起来的关系中生成的。(www.xing528.com)

在对身边资源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对金融资源和风险的甄别已经成为如今贫困群体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今天,金融行为已经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社会中下层,尤其是研究金融能力低下者,特别是贫困群体主动或被迫的投资行为,尽量减少这些投资行为对贫困群体生活的消极影响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成为当今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金融社会需要对贫困群体进行金融增权。[11]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12]针对贫困群体金融方面的问题及其影响开展的社会工作被视为金融社会工作实践的一部分。金融社会工作中,着眼于贫困群体金融知能的提升是核心要素之一。金融知能包含金融知识与金融能力两个层面,前者侧重于强调个体能够知晓有关金融概念以便其能够做出良好的金融决策,后者为以金融知识为基础的理财、金融规划、金融决策、金融资讯获取等能力。在提升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通常是教育者、教练、使能者、赋权者、经纪人、顾问等角色。[13]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群体金融能力提升,总体上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发挥功能:第一,提高贫困对象的金融能力;第二,促进服务对象获取更多金融福祉;第三,对遭遇金融活动失败的服务对象给予相应的心理抚慰与支持;第四,协助贫困群体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第五,促进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促进优先吸收贫困群体投资的优惠政策。[14]与一般社会工作实践的取向类似,反贫困社会工作中对服务对象金融知能的提升也涉及社区、家庭与个体等层面。具体而言: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可推动贫困群体社区的金融包容性,发展村级互助资金组织与互助协会,推动面向贫困家庭的小额信贷、微金融或微保险等金融扶贫措施,还可以联合建立村级扶贫服务工作站,在综合社区服务体系中整合金融要素,提升服务对象对可靠金融产品的可及性;在个体与家庭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能力方面的培训,比如协助理解不同的贷款方式、储蓄和理财计划及债务风险应对,引导家庭将财务规划和教育、医疗就业事务结合。[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