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黑色的布鞋,一件浅灰色的夹克,两边衣兜处都已磨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为果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束怀瑞始终保持着朴素和谦虚的态度。
“30年前,我在学校第一次遇见束老师,他刚从果园回来,简直就像个老农。”他的学生、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东升回忆,“当时我问他,‘您是做什么的呀?’束老师微微一笑,‘我啊,就是个研究果树的。’”
束怀瑞喜欢“算账”。“技术推广后,一亩草莓产量能够翻番,每公斤能卖上50元甚至上百元,这样一算,农民一年能增收好几万元啊。”对果农增产后的经济效益,他极为重视,“我只想多办些实事儿。”
20世纪70年代,他来到鲁西北的禹城县蹲点。因为土地盐碱化,果园平均亩产不足400公斤。束怀瑞在当地反复试验,推广幼树密植丰产技术,将5年生梨的亩产增加到2 500公斤。
1982年,束怀瑞来到沂蒙山区进行技术扶贫。当地多数苹果园低产,甚至许多果园根本不结果。52岁的束怀瑞带着学生上山,每天天一亮就进果园,挖土分析测量,一直忙到天擦黑才休息。经过反复摸索,他提出简单易行的“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第二年,七八年不结果的10亩苹果园结了果,亩产达1 100公斤。后来,这项技术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47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7.6亿元。(www.xing528.com)
1989年,束怀瑞主持“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大面积技术研究”课题,在山东18个县市区的108万亩果园进行大面积开发研究,四年后,平均亩产由129公斤提高到1 010公斤,为全国平均产量的2.6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新增经济效益56亿元。为了进一步提高苹果品质,1994年他又主持了“20万亩高档苹果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套袋等技术,使高档果产量由3%增加到15%,每公斤苹果增值3元。
这几年,束怀瑞又带着团队系统总结了40项水果增收致富集成技术,在山东、陕西、云南等地推广,同时,通过良种产业化工程、院士工作站等形式,他的研究成果和真知灼见在全国一块块土地上开花结果,成了果农眼中致富的“金钥匙”。
山东省泰安市潮泉镇上寨村农户介绍,2010年以来,束怀瑞到他的果园专门指导了七八次,他说:“有一次,他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但他坚持冒雨看果树长势,鞋上、裤子上都是泥水。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真让人佩服。”
已至耄耋,尽管晕车,但束怀瑞仍不减“上山下滩进果园”的热情。他一直铭记着校训——登高必自。如今,我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从事农业科研,更要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对农民负责。乡村振兴的路上需要我,我还要把知识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