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车一位”解决城市停车难,减少交通拥堵

一车一位”解决城市停车难,减少交通拥堵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车一位”应该是世界上所有城市都要做到的,在武汉市还没有出现停车问题时,其他城市就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武汉市现在执行“一车一位”,为时不晚。规定市民每买一辆车,首先找到一个车位,车位同时登记在册。这有利于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增强探求科学措施的动力,也有助于获得老百姓的谅解。减少拥堵的最佳办法是减少出行率、缩短出行距离。

一车一位”解决城市停车难,减少交通拥堵

1.问:我们国家和美国不一样,他们能做到一车一位,我们做不到。武汉市高楼太多、建筑太密,车位缺这么多,我认为做不到“一车一位”。您的意见如何?

答:你说的对,武汉中心城区车位缺口太大,实现“一车一位”难度很大,不易做到。但是,实现“一车一位”,是解决武汉停车困难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不管难度有多大,都必须做到,而且,也是一定能做到的,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我想说的是,对于这种早做晚做都必须要做的事,早做比晚做好,越晚做困难越大、损失越大。“一车一位”应该是世界上所有城市都要做到的,在武汉市还没有出现停车问题时,其他城市就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武汉市现在执行“一车一位”,为时不晚。做到这一点也不难,一是减少停车需求,二是增加停车供应。减少停车需求的措施很多,比如公交优先。再比如把配建停车场做好、做足,把专用、转换、公共停车场建足。规定市民每买一辆车,首先找到一个车位,车位同时登记在册。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挖潜,交管部门严格管理,政府大力支持,就能做到。

关于按“一车一位”原则登记车辆的尝试,北京多年前就实行过,但是没有坚持下来,这非常可惜。我同北京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老领导段里仁先生谈到这事时,他也很惋惜。20世纪60年代初,段先生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他是我国交通科学最早的专家型官员之一。他认为,北京当时的失败完全在于管理不严、作风不正。如今,只要坚持习近平主席提倡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打铁还要自身硬”,没有做不到的。我一直认为,别的国家能做到的事,我们国家也能做到,所谓“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2.问:武汉的车太多了,我们建议要限购,政府说还不能限。您怎么看?

答:限制购车并非一项好举措,在心理上,大家会觉得不公平。我希望市民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我一贯认为,限号、摇号都不是好办法,有的地方、有的时期不得不采用,那是无奈之举。对于已经有车的人们,他们可能支持这种做法。但是对于打算买车的人们,他们大概是不会支持的,至于根本就不打算买车的人们,他们的意见也是有分歧的。正打算买车的人们会问:“你们先富起来的人买车,为什么可以自由、自主选择,为什么我后富起来,要买车了,就增加我的购车成本?这公平吗?”交通科学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保障人们自由、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并将它们和谐地组织在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之中。可以说,目前我们城市出现停车难、行车堵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在建设和管理上的失误造成的,我们的失误,不能让老百姓独自承担代价。政府承认这是无奈之举、无理之举,那在不得不执行时就会满怀歉意、感到愧疚,而不是自以为是、理直气壮。这有利于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增强探求科学措施的动力,也有助于获得老百姓的谅解。同时,我们还要勇于承认这是无能之举。大家想想,“限”有什么科技含量啊?一堵就“限”,看似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实则是饮鸩止渴、恶性循环。政府真正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科学诱导,例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人们采用公交出行方式,提倡有车但少用车。

3.问:专家的建议能起多大作用?在政府决策中能有多大的分量?

答:作用很有限。我这类性质的专家只是参谋而已。我参加过许多专家咨询会、评审会,你老提不同意见,人家何必非要请你去参加呢?与领导意见一致的专家有的是。我认为我的知识和科学建议是无价之宝。如果它们被采纳,价值千万亿万;如果它们不能被采纳,那就一钱不值。

4.问:您对武汉解决这些大城市的困局有没有信心?(www.xing528.com)

答:我当然有信心。社会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是必然的。市民、专家、政府越早认识,并且越早行动,困局就会越早解决,也就解决得越好。

5.问:武汉交通拥堵很严重,您对武汉“治堵”有什么建议?

答: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有很多,但根本办法是科学的规划。和许多城市一样,武汉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在于城市聚集建设过快,例如建设的容积率过高,人口密度过大,车均道路面积过小,城市道路施工,都会引起交通拥堵。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解决:减少出行需求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大家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合理规划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将居民的出行距离缩短、出行次数减少;提倡、引导出远门坐公交,上学、上班骑自行车,买菜步行,交通拥堵情况就会缓解很多。但是,目前城市里有许多流动人口,他们的工作单位不固定,工作单位和家的距离非常远,上班靠自行车是不行的。所以减少出行量的前提是要把大家的活动半径缩小,这就需要城市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布局,当然,也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我提倡三个“50%以上”,特别强调“以上”两个字,希望这个比例越大越好。人的出行是为了生活和工作,每人每天平均出行2.5次左右,希望人们50%以上的出行选择自行车和步行;希望选择机动化出行时,50%以上的人能够选择公交出行;希望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时,50%以上能够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很显然,这就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大力建设地铁,更要布局合理。这里涉及的依旧是科学规划问题。

减少拥堵的最佳办法是减少出行率、缩短出行距离。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采取了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称其为“非典型城市化进程”,这种模式很不利于减少拥堵这个目标的实现。典型城市化发展是“渐进、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从非典型到典型的回归,虽然需要时间和周期,但我们现在必须回归。

6.问:您对武汉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有什么建议?

答:我建议学习、采取新加坡城市化发展模式,改变盲目、片面追求大、追求GDP以及固守城乡户籍旧秩序的思维模式。新加坡走的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乡一体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道路。我建议,从现在起,考核城市发展的标准就应该加入环境保护的指标、人居环境的指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