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是银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境外机构的不同种类和级别容易导致不同银行统计口径不一,延续上一期报告[14]的处理方式,本节表格采用“占比”和“增速”这两个指标进行排名。
表3-12 2016年部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境外机构占比和增速[15]
续表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浙大CIFI,各行2016年年报。
同比2015年,2016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境外机构占比排名较为稳定。如表3-12所示,渣打银行、西班牙国际、高盛集团、花旗集团、三菱日联等5家银行的境外机构占比均超过50%,瑞银集团等4家总部位于欧洲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1家总部位于美国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境外机构占比处于30%~50%区间,而日本瑞穗等7家总部位于亚太地区的银行的境外机构占比排名靠后,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分别以0.2%和0.1%与排名靠前的银行拉开较大差距。
境外机构数量增速排名情况与占比排名大致呈倒置的关系,即境外机构占比较高的银行一般增速较低,而占比较低的银行一般增速较高。因为境外机构占比较高的银行国际化水平较高,发展空间较小,趋于稳定甚至收缩,故其境外机构数量增速较低,反之则较高。如西班牙国际、高盛集团、花旗集团的境外机构占比排名位居前列,而境外机构数量增速均较低,三井住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则因境外机构占比较低而增速可观。
同时,大多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的境外机构增速与2015年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2016年,三井住友境外机构数量增速以7.7%位居榜首,而2015年至少有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机构增速超过10%。花旗集团、联合信贷等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银行境外机构数量增速持续为负,同比变化并不明显。增速下降的情形不仅仅与近年来银行国际化水平提高、发展空间变小有关,而且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紧密关联。银行业务数字化发展、传统物理网点和新兴电子银行渠道相互融合等,正在成为银行经营模式改革的趋势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